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之后,中国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就此止步,只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将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
南方周末本期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聚焦脱贫攻坚,展望中国反贫困事业的下一步。
之后,中国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就此止步,只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将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
南方周末本期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聚焦脱贫攻坚,展望中国反贫困事业的下一步。
两会要闻
-
时政新闻眼丨特殊时期的全国两会,诞生了这些新变化
-
一分钟看习近平“下团组”丨湖北、武汉定能“浴火重生”
-
这8种机制,习近平非常重视
-
【VR全景】不负总书记嘱托,浴火重生中的荆楚大地
-
声漫|习近平: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慎终如始 再接再厉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统帅的深情牵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讲述习近平主席关心基层建设的故事
-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 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
-
时政微纪录丨荆楚东风起 浴火正重生——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纪实
-
特别的深情 总书记与湖北人民心连心
-
【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第1视点|习近平: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
第一观察|总书记的12个字 布局一盘大棋
-
独家V观丨感谢强大的祖国,湖北人民永远铭记
-
习语“智”读 | 精准,总书记教给我们的方法论
-
金声来习|湖北、武汉,一定能够浴火重生
-
第1视点|习近平:危机中育新机 变局中开新局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第二次下团组,习近平提到的这个“情结”为何这么深?
-
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强调织牢织密这张“网”
-
习近平“下团组”:我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
-
习近平:“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
-
信息量很大!两会上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最新讲话透露哪些信号?
-
浴火重生!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留下这些叮嘱
-
和总书记一起议国是丨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点赞!
-
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 习近平提出三个“新”
-
热解读 | 在湖北团,这位代表为何深深鞠了一躬
-
联播+ | 习近平: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
习近平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
【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观大势谋全局 育新机开新局
-
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的重要讲话,让人想起他一年多前的这个比喻
-
习近平:你讲的医治87岁老人的事情 我印象深刻
-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习近平为何用此比喻作警示?
-
总书记的这个特别安排有深意
-
微镜头·习近平“下团组”辩析民营企业进退之难
-
声漫|习近平: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_央广网
-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
-
【VR全景】重访,总书记亲临过的草原上有了这些变化
-
重磅微视频:决战倒计时
-
独家V观丨总书记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话脱贫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
-
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
-
育新机开新局 习近平“下团组”回应这些经济热点
-
一分钟看习近平“下团组”丨一代人的“情结”
-
【央视快评】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图文故事丨习近平和湖北的故事
-
联播+丨习近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开出辩证之方
连续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开出辩证之方。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次“下团组”,阐述新形势下“中国策”
“内需”“开放”“安全”,打好这一套组合拳,中国经济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三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这三件事要一以贯之
-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习近平: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扶一把
-
习近平:民营企业要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前进
-
这10道题,习近平给出同一个答案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看望政协委员
-
热解读丨今年首次下团组,习近平说的这四个字感动无数网友
-
特写:“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
-
时政新闻眼丨今年首次下团组,习近平为何重点谈这个话题
-
习近平看望政协委员
-
视频丨习近平: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
习近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
第一观察 | 今天,总书记强调了这两个字
-
习近平“下团组”分析为何不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
视频丨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
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
春暖花开时——两会上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时政V现场丨88秒!感受前进的节奏
-
独家视频丨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王晨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时政新闻眼丨两会第一天,习近平出席多场重要活动
-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
“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第一集: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开两会?
-
热评丨读懂默哀一分钟的深意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
-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
-
直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
-
联播+| 两会一年间 习近平的扶贫足迹
-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中那些暖心细节
-
一图读懂人民代表习近平的七年两会
-
第一观察 | 两会前夕,总书记作出一个重要指示
-
习近平自述:“我”的扶贫情怀
-
微视频:向胜利进军!回顾习近平历年两会扶贫金句
-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
两会来了!习近平的嘱托一以贯之
-
不一样的两会,7大看点值得关注
-
时政微纪录丨两会一年间 习近平和人民在一起
-
联播+|两会前夕 习近平主持这个重要会议部署10个“要”
-
两会前夕,中央这次会议这样部署下一步工作
两会现场
-
与你有关,两高今年要干这些大事
-
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写进最高法工作报告!一文看懂→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干好这些大事→
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李克强表示,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500多字
-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GDP目标:集中精力抓“六稳”“六保”,CPI目标3.5%左右
-
一图 | “广东荔枝号”上京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关注民法典立法
脱贫攻坚
-
国家扶贫日 | 30000000人的命运决战
-
“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把“直过民族”聚居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分别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政策性最强、扶贫效果最突出的一项。云南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 -
扶贫农产品的疫间大考——走进直播间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媒体表示,目前已认定了四万多个、商品价值量约3900多亿元的扶贫产品,已经销售了323亿元。下一步还要通过政府采购、交易市场、动员电商企业销售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开展消费扶贫。 尹然平认为,当下扶贫县的痛点是有好的农产品,却缺乏专业直播技术培训,没有自己的直播网红,缺乏观众,也就没有销量。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西海固最后一个贫困县:补贴贷款养牛,期货对冲风险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牛-喂牛-卖牛”的故事,而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步都暗含风险。 回顾西吉的产业扶贫之路,珍珠鸡、蓝孔雀、斗鸡这些珍禽异兽层出不穷,如今却难觅踪迹。 “村民安土重迁,爱惜名声,逃贷很少见,过去与其说是银行不敢贷,不如说是村民不敢借。”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还有七县未摘帽,正在全力‘补齐短板’” ——对话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
降初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每个月都要去两三次凉山。由于其本身是藏区干部出身,对彝区、藏区的脱贫问题也更为关注。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收官之年的“必答题”和“加试题”
以前如果不是贫困户,他就享受不了扶贫资金和一些扶贫政策,现在可以了,这就为解决边缘户的问题打开了一扇“门”。 做好稳岗工作,是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贫困劳动力输出到了哪里,稳岗的责任就落到了哪里。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扶贫车间里的女人们:进过城市,做过苦工,她们选择回家
有一次,朱爱青送女儿上学。女儿非要拉着她进教室,一个个同学介绍过去,“这是我妈妈。”她顿时觉得“心酸”。 “老百姓没经历过价格大幅波动这种事。去年同期收购价是23至25元,如果今年一下子掉到17元,他们接受不了,可能就把桑树给挖了,不养蚕了。” “做生意来讲,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更有商机。” -
认定地方标准,惠及低保边缘户 ——丽水:减缓相对贫困的浙江样本
在低保户之外,丽水已在关注另一类人群:低保边缘户,其收入水平线是按低保户的1.5倍确定,一年是13860元——这是丽水认定相对贫困的第二条扶贫达标线。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扶贫新任务:如何防止这五百万人返贫致贫
四川德阳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王婷:排查出的相对贫困户数量比预想的少, “是不是把标准定得太严了?”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汪晨:与绝对贫困快速下降的趋势截然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和城镇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几乎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在进入“后扶贫时代”之际,中国扶贫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包括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稳定脱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巩固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是重中之重。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兰考:脱贫之后
2017年2月以来,全国有1100个县区派员到兰考交流考察,分8400批次,共23万人次。 兰考县委副书记丁向东:相比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成果面临的难度更大,需要的投入也更多。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报告解读
-
首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聂辉华认为,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做法,是防止地方为了完成经济增速的任务,忽略了就业等民生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 -
2万亿特殊转移支付直达市县: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如何保障2万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小兵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广开言路,听取民意,了解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二是将使用情况专设信息公开窗口,将怎么分配、怎么使用、使用效果如何进行公开。 -
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刘瑞:“过紧日子”是指政府自我开支的部分要压缩,能不花的钱尽量少花或者不花,但“过紧日子”不能“紧民生”,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支出不能省。 -
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2020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
困难时期养老金仍涨5%:2020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发达国家花了40年,我们的老龄化在加速,不能等40年,我们要加快做。”董克用说,“这就是我们现在养老金任务的紧迫性。” -
高职再扩招200万,需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教育部2020年5月19日公布,2019年高职共扩招116万人,多地“超额”完成任务。 -
“寒门扩招”七入政府工作报告,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解读
2012年以来,三大专项计划实施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录取学生近六十万人。
两会时间
-
高校新设公共卫生学院:落地远比想象艰难
投身于这场公共卫生教育布局的高校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本身以医学见长的专业高校。第二类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还有一类是中医院校。 湖南医药学院2016年就在筹备,陆陆续续引进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全职教师,好不容易才凑齐队伍。 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不能因疫情盲目增设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
首次“隔空问答”的总理记者会怎么开?
-
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划定疫区是应对的逻辑起点”
由于新发传染病不在法定传染病之列,从发现、调查到纳入法定传染病存在时差,往往会导致防控工作错失最好时机。 只有在宣布为“疫区”的前提下,地方政府才可以采取停工、封锁等紧急措施。 作为医生,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认为,立法应该给医学界留出适当空间,根据对病毒的科学判断,灵活采取隔离措施,但这种措施需要授权。 -
新一轮“西部淘金”:从大开发到大开放
如今距离第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又过去了20年,东西部差距未能拉平,但有所缩小。 如果说前两次西部大开发主要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那么这一次是要求西部能够尽快与全国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部地区向外开放,从原来的腹地变成了前沿阵地。”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
代表委员们的新冠建言
1月23日是武汉“封城”的日子。陈静瑜建议,把这一天设立为“国家公共卫生日”,朱征夫给1月23日起的名字叫“抗疫纪念日”,他还建议在武汉市竖立纪念碑,镌刻上所有逝者的名字。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关键词是什么?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系首次提出。 科学、精准治污相辅相成,董战峰认为,科学治污既包括硬性技术问题的科学,比如超低排放有哪些技术可以提高减排的效率,也包括软性管理问题的科学,比如一项政策是否有效、经济性如何等等。 根据5月22日财政部提请全国人大审查的《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大气、水、土壤等方面污染防治资金分别安排250亿元、317亿元、40亿元,总资金量较2019年增长7亿。 -
后疫情时期的全国两会细节:做核酸检测,开短会,线上交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仅10500多字。从内容上分析,缩减的只是常规性内容,在工作总结和计划部署方面,实际上不减反增。 北京会议中心驻地设置了蓝、红、绿、灰四色垃圾桶,指导代表委员们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投放。 往年两会,地方官员大多会借此时机,在会前或会中休息日到工作上关联紧密的部委走动。今年实行闭环式管理,类似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 -
公私边界,如何合理划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13年来首修
修法专家组成员林鸿潮:决策链条过长,导致最终的决策节点都落到了国家和省一级,而决策节点过高,又导致政府对维护国家权威的诉求非常强。 修法专家组成员童星:要明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情况,明确法条中政府、企业、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时的责任归属问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把责任压给属地政府,但传染病防治法不同,它在决策期是专业主义的,比较强调卫生部门的专业判断。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
公共卫生体系:疫后重迎“高光时刻”
“公共卫生”这一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5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单独成段,被放在首要位置,这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 城市就像一片树林,临床医生负责给每一棵树治病开方,而公共卫生医师尽管没有处方权,却承担着护林、巡林的重责。 “疾控中心的关键问题在于职能定位不清、权责不明,到底是科研单位、检测单位,还是所有卫生工作都要做一点的执行单位?”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
湖北团的“两会时间”
疫情是“两会”期间在湖北团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直至报到前夕,湖北团的多数代表才刚从防疫一线走下来,赴京参会是他们在疫情发生后首次“出远门”。 为了减少代表们的感染风险,武汉天河机场安排了移动安检车到停机坪上对代表们进行安检,以避免代表们在航站楼里聚集。 “有些代表本来打算争取一些政策的,结果发现已经出台的政策支持力度比想要争取的还要大,心里就有了底”。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