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进入“新常态”,如何松紧得当,抓住七寸?
“我们应该去评估疫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不要轻易地划地区。朝阳区是小范围的高风险,而不是整个区。”
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有着相似之处。“如果完全按照零风险,每家餐厅的后厨都应该开在无菌室里。”
精准化防控的关键在于少数重点人群,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近期治愈的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要密切监视,及早发现和隔离。此外,对重点人员进行适当的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有针对性地查找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需要注意的是,不应盲目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使之成为普筛。”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被带到隔离酒店后,苏梅开始像哈姆雷特思考“生存或者毁灭”一样思考“留下或者回去”。只可惜,这样的选择并不存在。
2020年5月6日,苏梅从深圳宝安飞赴山西大同错峰出游。体温正常、健康码绿码。7日凌晨一点,已入住酒店的她突然接到大同市平城区北关街道办的电话询问住址,起床后就被街道办带走强制隔离。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苏梅,来自重点地区的入晋人员,如果不能提供7天内的核酸检测报告,都需要集中隔离。5月2日,一位持绿码的男子离汉返晋后被确诊感染,山西省防控加严。因为4月初出现过一例湖北输入病例,36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宝安区曾被划为“中风险地区”。
“但深圳宝安区在五一之前就降为低风险区了。”苏梅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工作人员理解她的心情,但劝她配合当地的政策。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落实晋疫情防控办函【2020】181号文件的补充通知》显示,大同市将国内“重点防控地区”扩大为湖北、黑龙江、广东、内蒙古四省区。
苏梅被强制隔离的这天,国内的中高风险区首次清零。两天后,上海、广东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下调为三级,这代表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降低。至此,全国仅有京津冀、湖北和西藏维持二级响应。
但公众发现,很多低风险区仍然实施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小区封闭了所有边门,早晚高峰时人群车辆聚集拥堵;师生需全天佩戴口罩,甚至连体育课都不能幸免;商场不开中央空调,消费欲望很难及时恢复……低风险区彻底解禁、恢复常态的呼声越来越高。
“还得一步步来。让我们看看五一小长假后到底会发生什么,起码还需观察14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届时,各地将评估人员在一定范围聚集情况下的防控效果,再决定解封时间表和路线图。
“试水”解封
5月8日,国内中高风险区首次清零后的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要求各地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沉寂了三个月的电影院终于等来了可以恢复营业的消息,但还不能立即开门迎客。
电影院、网吧这样通风条件不好的密闭式场所,防控难度大,属于最晚一批恢复的场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