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病死率
按照目前估计的0.8%或1.3%的感染病死率(IFR),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病死率是季节性流感的20至30倍。但随着时间推移,所发现的感染案例增多,感染病死率可能会继续下降,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而未被确诊的感染者的比例究竟是多少。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2019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席卷全球,尽管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球大部分国家仍处在疫情发展的初期,像非洲、中南美洲和东欧等地的一些国家,确诊人数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
这个长期大概是指多久呢?从近了来说,要想从当前的困境中基本走出来,一个可预期的标志是有可用的疫苗,而现在比较乐观的估计,疫苗初步可用也要到2021年初。其他一些可能影响当前全球社交隔离措施的因素还包括治疗水平、医疗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比如治疗方面能否找到更有效的药,不确定性还比较大。2020年4月14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用模型估计,热天气是不可能挡住病毒传播的,即便后面病毒被明显消除了,也应继续保持监测,因为疫情可能到2024年还一直会卷土重来。而没有其他干预措施的话,延长的或者间歇性的社交隔离有必要保持到2022年。
社交隔离是当前全球防控疫情的最主要的措施。就今年来说,疫苗和特效药短时间内出现的概率都很小。对社交隔离措施如何逐步放松,除了受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承载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外,病毒变异情况、致死率和感染后免疫力的维持情况等与病毒直接相关但又尚不清楚的传播特点,也可能影响着防控措施的走向。免疫力维持时间太短就意味着想让病毒在人类中基本停止传播变得更难,致死率如果走低则会引发人们对疫情风险的重新评估。
而最近,全球多地开展的较大规模主动检测中,又发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和因症状轻等原因而未被确诊的案例,这令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比例的问题再度引发人们的特别关注。
主动检测的新发现
2020年4月23日,广州市政府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防境外输入关联疫情,从4月2日开始主动对疫情重点国家人员、涉疫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进行排查,检测了10万多人,发现了185人感染,其中164例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的比例为88.6%,平均一周内转阴。
无独有偶,纽约的随机抽样检测也有令人惊讶的新发现,23日,纽约州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当地3000个样本的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全州感染率为13.9%,其中纽约市最高,为21.2%。如果这个比例接近真实的感染情况,那么可以推测,仅纽约市的实际感染人数就应在180多万,对比来看,当地已经公布确诊的近14万个案例,堪称冰山一角。
此外,按照纽约市4月23日的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