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更适合“群体免疫”?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印度正在疫情、饥饿、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上进行权衡,(它)应该通过允许病毒以可控的方式传播。”
截至4月28日14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9458例。印度卫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断“锁国”等遏制性举措,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数早已上升至82万。
发自:印度新德里
责任编辑:于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过去的24小时内,印度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990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最高增幅。截至北京时间4月28日14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9458例。
“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病毒的能力。”世卫组织(WHO)紧急情况计划主任迈克·瑞安(Michael J Ryan)认为。
犹如“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印度被认为是全球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最近,一些欧美医学专家纷纷为印度“开方子”。
“群体免疫”是拿印度做试验?
“印度正在疫情、饥饿、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上进行权衡,(它)应该通过允许病毒以可控的方式传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拉曼南·拉克斯米纳拉扬(Ramanan Laxminarayan)公开表示。
这名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还是印度公共卫生基金会(PHFI)的顾问。2020年4月22日,拉克斯米纳拉扬所在的团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印度可能更适合实施“群体免疫”策略。
这项研究还建议印度立刻解除严格的封锁令,让新冠病毒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允许60岁以下的人口恢复正常生活,但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止大型集会。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则必须保持隔离状态,如果出现症状要优先得到检测和救治。按此建议,2020年11月之前,60%的印度人将得到群体免疫力。
作为一个医学概念,群体免疫通常指任由病毒在人群(或牲畜)中传播,直到个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力,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个体产生免疫力,疫情就不会大规模流行。
2月初,英国政府一度实施群体免疫策略,被广泛批评“拿公众的安危玩‘轮盘赌’式的冒险”“无视老年和患有基础病群体的安危”。3月5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后,英国朝野几乎再无人倡导“群体免疫”。
如今,已遭西方世界抛弃的“群体免疫”是否更适合印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坚持认为,印度的国情更适合“群体免疫”:
印度人口密度大,保持社交距离难以奏效;医疗体系落后,无力进行大规模检测和救治;人口结构更年轻,高达93.5%人口在65岁以下,死亡率因此将低于意大利等严重老龄化国家。
对于“群体免疫”的建议,印度及国际社会的反应谨慎。印度媒体《Telangana Today》认为,群体免疫会让该国的医疗体系崩溃,公众也会因为放任自流而疏于防护。
印度还有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独特国情。目前,尽管84%的新冠感染者小于60岁,年轻感染者症状相对较轻。但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已导致不少年轻人患有呼吸道疾病,这将加剧新冠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