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学圣地 感受诗情画意
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写下留传至今的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此后,宋元明清历代对其都有修葺扩建。
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800亩(含文物保护区和浣花溪片区)。文物保护区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核心文物区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显得既庄严肃穆又古朴典雅。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碑亭,已成为杜甫草堂标志性景点和成都著名景观。
工部祠后恢复重建的茅屋,再现了杜甫故居的田园风貌。其北侧的唐代遗址陈列馆,则展示了2001年发掘的唐人生活遗迹及其出土器物。此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 杜诗书法木刻廊,颇具观赏价值,集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为一体,素有“四绝”之称。大雅堂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位于杜甫草堂东侧的万佛楼重建于2005年,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的风貌,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2018年落成的“杜甫千诗碑”,将1450余首存世的杜甫诗歌以书法刻石的艺术形式予以呈现,诗歌艺术、书画艺术、碑刻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今天的杜甫草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全新的精神面貌欢迎海内外朋友的光临。
(南方周末APP暖企撑企公益行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