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不是“农耕文明”?

以工商业立国的这个“西方”形象是很晚才出现的,自古以来的西方传统和东亚差别不大,都是以农立国,航海和贸易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责任编辑:陈斌

以工商业立国的这个“西方”形象是很晚才出现的,自古以来的西方传统和东亚差别不大,都是以农立国,航海和贸易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民国以来的学者,大多喜欢谈“中西方文化比较”,并且多认为西方是“工商社会”“海洋文明”,而中国则是“农耕文明”。如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就说“西方工商社会,好言自由恋爱”,“中国以农业文化为传统,首尚家庭团居”。

余秋雨也说“中华文明的本质是农耕文明”,与之对照的则是“海洋文明背后的西方文明”(《中华文化与海洋文明的千年悲壮》)。类似的论述,无论是学界还是一般网络言论中,都十分流行,但真实历史上只有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就不是“农耕文明”了吗?

先看古希腊,古希腊第一个作家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歌颂的就是农民生活,认为要“出力耕耘、播种和收获”,就能获得大地母神赐给果实。在耕种季,要和奴仆们一起抓紧时间抢耕抢种,谷仓中就会有余粮。在雅典城邦,绝大部分人就是农民,著名的索伦改革,就是因为雅典的农民们处境恶化,大量人丧失了自己的耕作土地。索伦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负担不同的义务,指标就是按照农产品计算的,分别是收入500斛、300斛、200斛和200斛以下麦子的。此后的庇西特拉图,也是帮助农民获取土地、低息贷款、农畜、农具等。在斯巴达,斯巴达人虽然不耕作,以战争为业,但土地其实是由黑劳士耕种的,每年向斯巴达公民缴纳82斛麦子,这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而斯巴达人以战争为业,显然也不是什么“工商社会”或“海洋文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为了毁灭对方经济,最常用的手段便是蹂躏敌方农业,烧毁、踩踏、收割对方农作物,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这种“蹂躏”乡村的行为十分常见,恰恰说明农业是希腊的基础。当时希腊虽有制陶手工业以及沿海周边的贸易,但这些比重相对于农业来说只是辅助性的。

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家政学》中认为:“根据自然的顺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