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知交撰写,新版三岛由纪夫传记《美与暴烈》解开作家死亡之谜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二战”后声誉最高的作家之一,从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他青年时凭《假面的告白》一举成名。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二战”后声誉最高的作家之一,从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他青年时凭《假面的告白》一举成名。但与辉煌的文学履历相伴的则是其短暂而饱受争议的一生。在完成四卷长篇《丰饶之海》的盛年之际,却为表达其激进的政治诉求而“切腹辞世”,留给世人一个难解的谜团……
日前,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传》
由雅众文化推出再版。《美与暴烈》作为三岛由纪夫的最早的一部传记之一,是试图解开作家死亡之谜的一份答卷。
该书作者、英国知名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援引丰富的一手史料,揭开这位日本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书中回顾了作家短暂而辉煌的创作历程,同时与太宰治、川端康成等同时代名家进行横向对比,生动描摹了一个
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间不懈思考,追寻“死亡、黑夜和鲜血”
所构成美学境界的作家的一生。
该书作者是三岛生前私交最好的外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HenryScottStokes)在温彻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新学院接受教育,毕业后,他赴日成为了《纽约时报》东京分社的一名记者。后曾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东京分社社长。
作者对三岛作品的解读视角独特,掌握了大量翔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对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难得的传记资料。该书译者于是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签约作家,青年文学翻译家。
如果说三岛的文学作品构成了其形象的明面,那么,他个人生活中种种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与观念则构成了其形象的暗面,在他逝世50年后的今天,这个明暗交错而成的形象,依然如同谜一般依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去揣测、拆解背后的答案。
三岛由纪夫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传》选读
(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
战后没多久,在他所结识的众多文人中有一位名叫太宰治的小说家。三岛和这位知名的浪漫派作家仅有一面之缘,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次聚会是在1947年,三岛跟着另一位与太宰治有私交的文学伙伴前去参加他们在银座鳗鱼铺的饭局。那时候,太宰治只有三十八岁,他的浪漫爱情小说风靡全日本,他的书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册。最有名的一部小说名叫《斜阳》,通篇贯穿了一种绝望的气息,是典型的“太宰式”灰暗情调,文中的哀婉伤感、自恋自怨的消沉氛围确实和三岛的文风有共同之处。
这两人其实非常相像,都是自命不凡、恃才傲物;也都极想将自己塑造成普罗大众心目中的伤感英雄贵族;并且,都沉溺于对自杀的向往中。因此,两人的诸多类同点令三岛警觉起来,对这位太宰治毫无喜悦亲切之情,这并不是看其作品所产生的反感,而是针对个人的、“生理上的抵触”。三岛得知当夜要去见太宰治,特意换上了和服,决定要压倒对方的气势,当一个“文学刺客”,“平日不穿和服的我之所以这身打扮,是充分意识到要造访太宰治,夸大些说是一种怀着匕首出门的恐怖主义者的心境”。三岛和朋友到达银座的餐馆时,一群崇拜者围绕着太宰治已经落座在二楼的房间里。电灯是昏暗的,铺席肮脏,甚至起了倒戗刺,正是三岛最不喜欢的环境。这些文学青年都在喝劣质清酒,当时全日本只能找到这样的米酒,要想喝进口洋酒只能去黑市交易。三岛在战后的一段时日里都不曾喝酒,故而离开太宰治一群人远远地坐了下来,安静地聆听他们的谈话,企图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发起对太宰治的言语突袭。没过多久,众人的谈话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间歇,三岛立刻插嘴,“太宰先生,”他唐突地说道,“我讨厌你的书。”话音一落,太宰治蓦地凝视着三岛,似有惊讶,却也没有露出难堪的神色。然后,太宰治侧过身去对身边的年轻人轻轻地、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知道他其实还是喜欢的,否则,他就不会到这里来了。”这番话深深刺痛了三岛,或许,恰恰因为太宰治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某种真相,三岛视之为耻辱,并牢牢地记了一辈子。他很可能经常搬出这个“太宰典故”,尤其对那句话念念不忘——“他其实还是喜欢的,否则……”因此,太宰治成了屈指可数的能“压倒”三岛的人,他们唯一一次匆匆见面就令三岛颇感挫败,甚至连报复的机会都没有。太宰治于1948年,亦即见面后的次年就在东京自杀了——他带着情人双双投河自尽。
若是比较一下三岛和太宰治,以及他和川端康成的交往方式,会看出非常有趣的不同。他只见了太宰治一次,并反应过激。若不是太宰英年早逝,他俩很可能成为莫逆之交。甚至于这位长发零乱、面色永日苍白的太宰治之自杀事件也能作为注脚,证实两人的酷似之处。相比之下,三岛和川端康成绵延二十五年的友情却要平缓得多。三岛由纪夫并没有对所有朋友推心置腹的习惯,他总是和每个人保持一段距离,在这一点上,哪怕对待川端先生也没有例外。三岛和川端成了文学上的同盟友人,与其说两人的友情是私交,还不如说是建立在对文学、美学理解上的默契共鸣。川端康成的个性比三岛和太宰治温和许多,看似并不像会残酷自杀的人,但事实上,在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后第十七个月,川端康成在家衔煤气管,也走上了自杀这条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