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时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三股力量
责任编辑:孙孝文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在这次救助行动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更富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理性、专业性和建设性,行动更加高效、灵活而有序,在资源调配和能力配给上更显优势。这期间,我们看到了道义的力量、专业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这三股洪流正以喷薄之势汇聚成江海,化为救援防疫的强大社会支持力量。
这个春节,不同寻常。
在全球华人欢度传统佳节春节之际,原本喜庆热闹的家庭团圆气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疫情所冲淡。疫情的扩散、防疫措施的加强,让亿万国人心中多了一份凝重,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举国上下的焦点主题。
一场与生命赛跑的紧急救援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延展开来。危急关头、大灾面前,考验着政府和人民的勇气与智慧,召唤着全社会的协同支持与配合,更期待着商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行动。
疫情正式公布后,很多企业快速采取了救援行动,特别是在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后,企业更是加快了疾驰救援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月30日,全国已有近800家企业累计捐助了近130亿元。在政府和医疗机构全力以赴救治病患,采取各种方式加强防疫的过程中,企业界的参与不仅是强有力的声援力量,更在配合政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响应和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以往大灾大难中企业捐钱捐物的惯常做法不同的是,这次企业的救助行动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更富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理性、专业性和建设性,行动更加高效、灵活而有序,在资源调配和能力配给上更显优势。
这期间,我们看到了道义的力量、专业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这三股洪流正以喷薄之势汇聚成江海,化为救援防疫的强大社会支持力量,不仅昭示着中华民族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更充盈着新时代商业文明的社会价值观追求。
道义的力量,社会关爱让企业公益行动变得更有温度
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亦或是国企和民企,都纷纷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共同参与应对一场人类共同面对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在危急时刻,企业的救援行动迅速而果断,更多的企业不只是采取“一捐了之”的简单做法,而是以多种的方式和快速的反应表达了对病患、医护人员、疫区人民的关切和关爱。例如被新闻联播点赞的中广核集团深入疫区,免费为疫区医疗用具灭菌,用电子束为“战役”加速。
很多企业在援助时喊出的“心系武汉,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极具温情的口号,表现出“家国情怀”。企业根据疫区疫情态势,更加自觉和理性地调配资源,积极响应疫区急需,及时跟进救援。
让网友们惊呼“神奇”“踩点准”“分析能力超强”的国内大型医疗用品生产商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前就决定春节不休假,生产N95口罩和医护用品,从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26日就向社会供应了1.089亿只口罩和11.47万件防护服,配合政府统一分配。很多企业的员工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疾驰救援,将急需物资送往疫区,感天动地。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做好事,更要把好事做好,注重过程和效果。各行各业的企业协同并肩作战,集中社会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再一次得到集中体现。
也许有人会对一些企业公益行动的动机持有异议,固然,在举世关注的特殊时期,企业的公益性行动是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绝佳时机,一些企业还借此机会通过提供自有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客户忠诚度及市场美誉度,大幅度降低广告成本。但不论怎样,这种善的动机和善的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万达和华润等为全国的租户减免特殊时期的租金约40亿—50亿元,对众多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剂难得的安慰剂,在构建和优化社会公益生态体系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信那些“逆行”者的真诚与勇敢,一定会在消费者群体及社会大众心目中积累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专业的力量,发挥专长和资源优势让企业公益行动更加高效
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了公益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提供专业的产品、技术和能力支持疫情防控,这是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协调所不能企及的。
有些企业以专业救助方案、专业救助队伍和专业能力,表现出与疫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了各自在社会资源调配和专业产品与服务供给上的优势,立足本行业本专业,调剂余缺,优势互补,突出应对和帮助解决疫区“急、难、险、重”问题,避免了同类物资捐助重复扎堆和稀缺物资的持续稀缺。
在公益帮扶的行列中,中央企业首当其冲,集中优势资源发挥专业特长,合力战“疫”。已有医药、建筑、民航、粮食、盐业、供电、能源等60余家央企,数十万员工,在不同战线,多措并举,做好公共服务和各项保障。
灾情就是命令,牵头实施武汉第一座应急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中建三局,在接到任务的当天,就协调组织900余名员工和260多套机械设备进场,快速推进,彰显着关键时刻建筑央企的担当,以十天建一座医院的“闪电”速度,再次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基建“狂魔”的神勇;以华润集团和国药集团为代表的十几家央企所属医院,约6000多名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救治与药品研发;中航集团、东方航空等民航央企,包机全球抢运医疗物资,主动提供运输仓储支持;中国四大通信公司迅速搭建高速信息通道,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火神山医院5G信号的全覆盖,全程全网保障疫情防控;能源行业中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等,30余万人奋战在保供一线,全天候保障油气水电热的正常供应;中粮集团、中盐集团等相关央企全力保障粮盐油食品供应,高效生产做好应急准备。
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民营企业的表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供给侧方面,民营企业是生活必需品、口罩等医护用品大规模调配的主力军。根据武汉市商务局的数据,春节期间,武汉市武商、中百、中商、盒马等大型商超1132家门店坚持开门营业,为市民提供生活和食品。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继续动员国内匹配产能,直接协调生产和采购医疗物资;派员赶赴国外,积极寻找医疗物资供应商。腾讯设立3亿元新型肺炎防控疫情基金,并联合复星集团紧急从国外采购4.5万件防护服支援武汉。
在流通领域,顺丰“专机”、京东春节不打烊的快递实力再一次被国家队认可;菜鸟联合“三通”一达、百世等国内主要物流企业以及AirCity国际物流集团、辛克物流等海外物流企业联合发布公告,开通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运输救援物资;同城配送、外卖服务,到家买菜、物联网买菜等成为新的城市基础设施;美团外卖、饿了么解决了特殊时期最后一公里交付的问题。
城可封路可断但心相连。这期间,就连以往很难沾边的出版界,也及时伸出了援手。三联书店邀请传染病领域权威专家,联合相关机构编制出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读本》一书,以实用、准确、科学的资讯,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民众防疫知识,不能说不是出版企业的良心奉献。
创新的力量,借助科技手段大幅提高企业的救援效率
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在企业的救助中充分展示其优势,并在信息采集与公开、社会协同、社区帮扶、全网跟踪等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
技术创新推进疫情控制。百度设立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将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配套亿级计算资源,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进行研发提速;阿里云和百度都宣布在抗疫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 RNA 空间结构预测速度,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
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职能的龙头企业,比如通讯、供电、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网商平台等企业,他们的主动担当和专业化服务,正在极大支持和部分替代政府的宏观统筹社会资源的职能。这一方面让社会民众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有更多期待与诉求,另一方面也在提升这些企业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能力。三大运营商均免费开放会议系统,ZOOM、腾讯、字节跳动飞书、阿里钉钉等开放了免费的线上会议和协同办公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冲击了社会治理的中心化、行政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让信息传播变得多元而迅捷,在出现信息过载和可能失真的同时,也增强了舆论监督和公民的知情权。
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也都纷纷开辟疫情频道,利用短视频、直播方式传播疫情信息,记录抗疫过程,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纷纷提供免费的学习网上服务。百度联合十多家优秀在线教育合作生态伙伴,免费为3—12岁阶段的儿童提供价值1亿元的涉及文化课程、儿童故事、诗词画报、益智游戏等多类型、全维度的在线课程,好未来、学而思、瑞思教育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在线教育课程。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希望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企业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以转“危”为“机”的商业创新思维,推动公益创新的探索,或许还能催生出先“义”后“利”的商业机会。正如非典成就了淘宝,这次战“疫”狙击战中,在线义诊、无人机配送、发热地图、苏宁小店、滴滴社区服务等正是企业公益创新的尝试,希望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袭来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以化“危”为“机”的商业创新思维,推动公益创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