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 白做也得做 | 2019魅力人物

责任编辑:雨僧

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往往与日常经验相关,充满了凡俗意味,朴实而又真诚

宋冬分享其艺术创作

 走进宋冬的工作室仿佛走进了一个旧式家具回收点,过道里堆满了从各处回收得来的旧窗棂、旧门框,他们家长期接受朋友捐旧物,太太尹秀珍的装置作品常常需要废旧衣料,周围朋友就会把闲置的衣服捐过来,宋冬作品里的许多旧吊灯,也来自这样的馈赠。

 宋冬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物尽其用》,灵感来自他的母亲。父母那一代人特别惜物,本该废弃的物件都被细心收纳起来,宋冬和姐姐几次想要扔掉这些“垃圾”,跟母亲起了冲突。在母亲看来,每一件“物”里面都投射着人的生活和情感,每一件物里面都还携带着未被发掘的“剩余价值”。2002年,宋冬的父亲去世,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她把一切感情都寄托在旧物上,宋冬决定帮助母亲振作起来,他们一起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分门别类,以平铺的方式展示出来,最后占据了大半个展厅,母亲也被自己吓了一跳,“我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 

 这个在全球已经巡展了12次以上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那些舍不得丢弃的牙膏皮、塑料瓶盖、坛坛罐罐、过时的四季衣裳……几乎是一代中国家庭的标配,很多人对宋冬说,“这不是你们家,这简直就是我们家。”

 《物尽其用》、《穷人的智慧》、《剩余价值》被视为宋冬的“三部曲”,在《穷人的智慧》里,从小生活在胡同里的宋冬用艺术装置模拟了各种生存困境和市井机巧:与树共生、与鸽共生、像皮匠楦鞋一样楦房子。“穷人的生存法则中总结出的‘借权’的概念,它涉及政治学和美学,所有人都穷,它跟财富无关,它是一种困境。物质匮乏是穷、无路可走是穷、江郎才尽是穷,地球上资源的滥用结果也是穷。穷则思变,但穷人并不拥有权力,这些智慧有时候是无奈之处,是被动的。”

 宋冬虽然大量使用廉价媒材,但他的着眼点并不在此,他更关心的是让作品跟普通人直接发生关系,让艺术直面朴实的、不加修饰的生活,这跟“贫穷艺术”的风潮不尽相似。

图/李毓琪

 出生于1966年的宋冬,青春期赶上了79年的改革开放,85新潮美术之后不久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许多历史节点他都是亲历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在发现了影像、装置等一系列艺术手段和观念艺术的前卫与爆发力之后,他开始觉得原先专业科班的架上绘画不够过瘾了。

 整个90年代,宋冬对各种先锋实验艺术手段做了大量的尝试,有些作品时至今日再看并不过时。比如他的《文化面条》,用手摇碎纸机把各种经典典籍像切面一样碎成纸条,同理他把禅宗大师线装书也碎成纸条,名之《帮助禅宗大师实现他们的境界》。禅宗主张脱离文字经籍,靠禅悟完成修行,但如果没有文字,禅宗公案又如何得以传至今日?更遑论禅宗里的打机锋常常都是一些高级的文字游戏。这种悖论让宋冬着迷。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从事影像、装置、行为等媒材的观念艺术家远不如画家离财富那么近,因为绘画更容易被收藏和交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冬的经济条件都不乐观,他可以随时重操油画旧业,快速挣钱,但他没有。他的注意力始终在做自己想要的艺术上。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宋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重要作品出炉,从不懈怠。《水写时间》、《抚摸父亲》、《一壶开水》、《宋冬到此面壁》、《哈气》,这些感人的作品,背后都蕴含着宋冬对生的理解和对人的情感——一种参透了虚无的深情。对于做作品,他的口头禅是: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承认吧,这其实也是一种禅宗。

禅宗式的气息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循:比如他的《水写日记》,每天用清水写日记,随风干消逝。比如他的《吃山水》,用食材做出水墨山水图景然后吃掉。比如他的《炒水》、《读无字书》和《扔石头》——在石头上写字,并且扔向远处,然后走过去捡起石头,补写字,再扔向更远处,直至石头最终消失。

 最近两年,宋冬进一步拓展艺术的边界,打破作者和观者之间的距离,在外滩美术馆《不知天命》的个展上,他因袭他曾经的“吃山水”思路,用饼干、巧克力等食材搭建出大型现代化都市,而参观者在现场蚕分蚁食一般,把整个城市吃了下去。在广州扉美术馆的个展“无界的墙”,一面总长为106米的装置作品,把艺术从美术馆延伸到了社区,在这面墙体之前,36张家常旧床渐次排开,上面铺着老式印花床单,四周摆起小凳,要在床上打边炉吃盆菜。两百三十多个客人和邻里参与这场名为“长街为”的吃喝。在宋冬看来,床有许多功能,在他小时候,很多家庭家徒四壁,一家人吃饭、睡觉、学习、聊天都在床上进行。床不仅仅是用来睡觉的空间,就像艺术不仅仅是美术馆界墙里的特供。当定义的边界消失,可能性也就得以拓宽。

 “我想通过建一个围墙,把周边的生活、社区的特征吸引到围墙这里。同时消除围墙的界限,围墙意味着隔阂,但我想建一座沟通的墙。”宋冬说道。“任何空间都有可以重新定义的可能,任何方式都能具有艺术的基因。艺术无处不在,博物馆没有围墙,艺术就在生活之中。”

作为中国第一代观念艺术家,宋冬经历了观念艺术在中国从无到有、从边缘到接受的整个过程,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往往与日常经验相关,充满了凡俗意味,朴实而又真诚。宋冬在艺术上的价值观,他自己有两个常挂在嘴边的说法即可涵盖:一是“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另一个是他的自况:“我的职业是生活,业余做点艺术”。近年来,宋冬的艺术创作向更平民、更互动、更无界的方向发展,他的作品消弭了美术馆和普通市民之间的界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被市场和资本左右的一股清流。

衍生阅读: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