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里,幽暗时代的一艘船

2019年底,94岁的上海石库门里弄“景云里”,因为房屋征收和改造工作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景云里建于1920年代,鲁迅、茅盾、叶圣陶等文学大家都曾居住于此,他们的故事沉淀下来,成为这个上海里弄的历史底蕴。时间跨入2020年代,景云里将迎来新的过客,留下新的故事。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刘悠翔

编者按:2019年底,94岁的上海石库门里弄“景云里”,因为房屋征收和改造工作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景云里建于1920年代,鲁迅、茅盾、叶圣陶等文学大家都曾居住于此,他们的故事沉淀下来,成为这个上海里弄的历史底蕴。时间跨入2020年代,景云里将迎来新的过客,留下新的故事。

2019年底的景云里牌坊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图)

天刚蒙蒙亮,东横浜路上就出现了匆忙的行人。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从路边的石库门里弄探出头来。这个石库门小区叫“景云里”,三年前刚刚建好,青色平瓦斜坡顶,浅灰粉立面间以红砖装饰,外观简洁但内部有些拥挤。 

青年手提行李,神情警惕,去日本的船票已经买好。他叫沈雁冰,大革命失败后,在景云里的一间小阁楼里躲了整整十个月,没有社交,也难见阳光。他以“茅盾”为笔名,用这十个月创作了长篇小说《蚀》。1928年6月,作为避难所的景云里也无法藏身,沈雁冰告别妻儿,去日本逃亡。

时间如河流,景云里是河上的一艘船,很多知识分子都曾像沈雁冰一样登上这艘船,暂避风雨。 

如今,景云里北边的多伦路历史街区簇然一新,成为旅游景点。景云里却还是个青色平瓦的小里弄,住着上海人家,飘着“万国旗”和人间烟火。

景云里23号,鲁迅1927-1930年曾在此居住。2019年底,这里的门前已经草木葳蕤。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图)

鲁迅人生的最后一站

茅盾入住景云里两个月后,鲁迅也搬了进来。

自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北平风声鹤唳。当时身在北平的鲁迅四处躲避,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都曾是他的避难所。从八月到第二年十月,鲁迅南游厦门、广州,先后短暂就职于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但均因与校方不和而辞职。上海是鲁迅的下一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

鲁迅与许广平暂住在爱多亚路长耕里的共和旅馆,需要寻得一处固定的住所。

1927年10月6日,多云,鲁迅到上海的第四天。一大早,郁达夫和王映霞来访,不一会儿,陶元庆和许钦文也结伴前来。畅聊至午间,郁达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