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第一案”一审落槌,李宁将上诉

2014年6月21日,李宁被捕,成为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个被逮捕的院士。两次庭审之间,他在看守所等待了四年零四个月。

“通过假发票留用经费的事曾经很普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僵化导致了这种现象。”一位熟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人士表示,正是因为原有制度不合理,才有2014年国务院相关调整政策的出现。

一审法院表示,判决已经考虑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调整,对检方指控李宁、张磊贪污的金额进行了核减。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10年7月,李宁陪同农业部领导视察中国农大的转基因奶牛实验基地。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1月9日《南方周末》)

2014年6月21日,李宁被捕,成为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个被逮捕的院士。两次庭审之间,他在看守所等待了四年零四个月。

“通过假发票留用经费的事曾经很普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僵化导致了这种现象。”一位熟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人士表示,正是因为原有制度不合理,才有2014年国务院相关调整政策的出现。

一审法院表示,判决已经考虑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调整,对检方指控李宁、张磊贪污的金额进行了核减。

两次庭审之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在看守所等待了四年零四个月,始终坚持自己无罪。第二次开庭结束后仅四日,他获有罪判决。

2020年1月3日上午,“中国院士第一案”一审落槌。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李宁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

南方周末记者从李宁家属处获知,审判长宣布判决结果后问李宁是否上诉,“李宁平静地说,上诉。”

李宁辩称 “不知情”,法院未采纳

李宁“出事”始于201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国农大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当时查出李宁课题组存在870万元的科研经费违规报销问题。同年,李宁课题组返还中国农大财政703万元。

2013年5月,北京市检察院二分院曾就李宁课题组科研经费问题进行调查,但并没有立案。“当时检方说这是违规,不是犯罪。”2020年1月4日,李宁一位熟悉案情的友人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2014年5月,最高检察院指定吉林省松原市检察院继续侦查李宁课题组科研经费问题。其间,李宁的博士生兼助手张磊被逮捕,他在看守所中交代了高达2000万元的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情况。张磊是李宁的博士,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而该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20-02-03

上级法院批准就可以无限期的羁押一个嫌疑人吗?法律的公正在那里?

牛8股
回复

牛8股

2020-01-14

寡人认为量刑基本合理,只是对多年羁押不审的解释难平民愤

勇克
回复

勇克

2020-01-13

186****1860
回复

186****1860

2020-01-11

一声叹息!

130****1450
回复

130****1450

2020-01-10

这是他的权利。时至今日,还有人不能明白公民都有权享有他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包括犯罪的人,实在让人悲哀

W.D

2020-01-09

还上诉!花政府经费的人!

130****1450
回复

130****1450

2020-01-10

确实!现实情况是,只要逮捕了,判无罪就涉及国家赔偿问题,所以反过来说,羁押那么长时间,法院要判无罪的压力和可能性非常小

YTL

2020-01-09

刚判决就要“刑满释放”了,司法机关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在证据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对于没有人身危险性的被告人,是否具有羁押的必要性。从这一点考虑,纳入指导性案例是缺乏指导性的。若二审真改判无罪了,这笔赔偿费用归根结底由谁负担。

130****1450
回复

130****1450

2020-01-10

可能判处3年以上刑罚的,一般都不允许取保,咱们国家的取保候审制度和欧美国家不一样

132****0502

2020-01-10

为什么不能取保候审?我觉得要么是文章没说明白,要么是法治有大问题

立青
回复

立青

2020-01-10

如李宁真的有罪,是否可以让他在服刑期间继续其科研工作,发挥其一技之长?

observingLHP
回复

observingLHP

2020-01-10

任何科研活动都是花钱的,没有科研活动,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李宁是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W.D

2020-01-09

还上诉!花政府经费的人!

155****8435
回复

155****8435

2020-01-10

希望结合李宁案庭审活动,从法律层面分析这个事情。本文在法律层面仅仅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分析。希望更客观的反映出来各方的问题。

132****0502
回复

132****0502

2020-01-10

为什么不能取保候审?我觉得要么是文章没说明白,要么是法治有大问题

永无止境
回复

永无止境

2020-01-10

你的意思是说只有智商高的人才有可能当院士咯

139****1229

2020-01-09

智商高的人使坏,太恐怖了

YTL
回复

YTL

2020-01-09

刚判决就要“刑满释放”了,司法机关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在证据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对于没有人身危险性的被告人,是否具有羁押的必要性。从这一点考虑,纳入指导性案例是缺乏指导性的。若二审真改判无罪了,这笔赔偿费用归根结底由谁负担。

139****1229
回复

139****1229

2020-01-09

智商高的人使坏,太恐怖了

官状病毒
回复

官状病毒

2020-01-09

关键是钱到底是怎么用的, 是掏出来吃喝嫖赌分赃了, 还是更好地安排进行科学实验? 更像知道上海交大那个假芯片, 浪费国家多少亿和宝贵的时间, 后来结果如何了?

surplus
回复

surplus

2020-01-09

这篇文章不够全面、客观,偏向李宁。文中提到,一审法庭审判长称,已经根据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涉案金额进行了核减。是不是说明:李宁案的问题已经不是所谓的科研经费体制“逼良为娼”,而是其行为确实涉及贪污呢?期待南方周末后续更为全面的报道,比如一审判决书和一审审判长对本案的详细解释。

W.D
回复

W.D

2020-01-09

还上诉!花政府经费的人!

黄河度
回复

黄河度

2020-01-09

让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家获得务实的权利与机制空间!但这一切,一定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结果,否则,不但无益与社会发展,还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何弼
回复

何弼

2020-01-09

活该,看看人家权健的老板,骗了多少人的钱?害死人都不偿命?判了9年。多少人怀念这位热心体育事业的利税大户。挖个坑埋了算了

Thor
回复

Thor

2020-01-09

要是能“戴罪”期间坚持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