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说了我是一个普通人 | 对话梁家辉
“我觉得角色不用我来挑,只是希望不同的导演对我有不同的幻想,不要把我定性在某一个角色上。你要我自己写的话,我是不会写一个剧本或者角色给自己的,但是其实我每天都在写我的人生剧本”
责任编辑:杨静茹rwzkyjr@163.com
“我觉得角色不用我来挑,只是希望不同的导演对我有不同的幻想,不要把我定性在某一个角色上。你要我自己写的话,我是不会写一个剧本或者角色给自己的,但是其实我每天都在写我的人生剧本”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37期
脱下西装后,梁家辉明显放松了许多。他换上汗衫,开了一瓶啤酒。他善于表达,用词谨慎,不惮表露好恶。谈到身份认同,他越说越激动,甚至拍起了桌子。
今年下半年参加综艺以来,梁家辉明显感觉自己体力不如从前。他曾破过香港100米短跑纪录拿到冠军,但现在只觉自己是用久了的锂电池,不管充得多满,只有一半的电量。
回忆起在徐克工作室的日子,他双目放光,聊到李翰祥时亦兴奋不已,他不时站起来手舞足蹈地示范两位导演如何导戏——指尖夹的烟随着手势挥散到空气里,飘到一旁的化妆台上,镜子上贴着他的新角色,为了更像,他每天要坐这儿化妆近两个小时。
1990年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左起:“最佳男主角”梁家辉、“最佳女配角”张曼玉、“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最佳男配角”张学友
李翰祥走内心,徐克重画面,杜琪峰精准,王家卫骗钱
人物周刊:第一次演电影就拿奖,是什么样的感受?
梁家辉:拿奖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个奖不是我拿的,是李翰祥拿的,他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人物周刊:《爱在别乡的季节》拿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时候呢?
梁家辉:奖项从来对我来说就是一场秀而已,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香港没有拿奖?哪里都没有拿奖就在台湾拿奖?因为那部戏就是整体讲大陆不好啊,台湾必须标榜,你看这个大陆人的下场。
全世界的颁奖典礼我都跑遍了,要不就是市场,要不就是政治,都是小圈子的,大家做一场秀,今年应该颁给哪个。当初开会,谁谁谁可以送展,谁谁谁可以去金棕凑一下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导演的电影,谁谁谁去其实他们都有名单的,你以为真的免费邀请你去玩啊,穿一些奇装异服什么的去秀一下。
后来大家都说,梁家辉你怎么拿那么多奖啊?我的第一个奖,香港那年唯一的大片,我两个提名:最佳新人,最佳男演员。新人没拿到,那年给了郑裕玲,她演了《花城》。(有了这些经历,)我对于奖项真的不会有什么期待,所以很老套的,人家说梁家辉你有很多提名啊,你有没有什么期待?我就说,没有啊,能获得提名就是一种肯定,就OK了。
《爱在别乡的季节》(1990)
人物周刊:我们熟悉的故事是李翰祥想捧你当明星,但你说想当一个演员。当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梁家辉:很多报道说他很生气,其实也不是,他永远就是一副黑脸。后来我理解他这句话,因为我是全新的人,他的两部片子把我带到影坛某种特定的高度,我第一部片子就拿来影帝,他觉得我发展下去应该更上一层楼的,虽然我拿了影帝,但还不是明星。
人物周刊:他觉得那时候哪些人是明星?
梁家辉:他捧出来的都是明星。那个年代,不管新人旧人,旧人原来就是一个演员,经他手捧出来就是一个明星,出来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那时候有一个女明星叫胡锦,没身材,什么都没有,怎么去做脱星呢?但是在李翰祥《金瓶双艳》里,不用脱也是最妖媚的一个,她立刻成为明星。所以在李导演的概念里头,我要不不捧你,要不把你捧出来就必须成为明星,而不是又跑回去跑龙套,那只是戏多一点的龙套而已,在他们眼里,其他导演捧出来的根本差太远。
人物周刊:他的意思是明星不是不需要研究角色,只是范儿不一样?
梁家辉:后来我才捋出来一套自我理论:一个有眼光的导演,面对一个一窍不通的梁家辉,一下子把我捧成明星,我成为明星以后,会不会演能不能演(不重要),因为观众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
YRUi
不认识梁家辉,但是当谈到对演戏的看法,对国家,对生活的态度时,他不标榜自己,也不冠冕堂皇,是怎样就怎样,有什么说什么,真的太帅气了!!那个家国情怀,香港回归,要是别人,可能早就顺着讲下去了,他偏不,非得解释我只是不认同,太忙了没什么感觉,这一般人敢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