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写的新武侠潮剧, 为什么被新加坡人演火了?

“潮剧的传统观众可以尝试更加包容一些……要把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吸纳进来,比如灯光、声效。要不然一百多年前没有电灯的时候演戏要点汽灯,难道现在也要点汽灯来演?”

责任编辑:陈雅峰

一人多高的道具马是由英国人制作的,创意源自英国话剧《战马》 图/宋金峪

“潮剧的传统观众可以尝试更加包容一些……要把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吸纳进来,比如灯光、声效。要不然一百多年前没有电灯的时候演戏要点汽灯,难道现在也要点汽灯来演?”

梁羽生大概不会想到自己跟潮剧会有什么关系。

60年前,他写下武侠小说《还剑奇情录》。

2008年,青年作家黄剑丰从这部作品取材,改编创作了潮剧剧本《情断昆吾剑》。时隔十年,新加坡南华潮剧社发现此剧,并斥重资排演。2019年3月,该剧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连演三日,引起轰动。能走动、可骑乘的傀儡马,LED动画背景,武侠片中的舞剑打斗场面,演员从舞台上跳到台下……戏中诸多大胆的创新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戏剧的认识。

2019年10月28日,新加坡南华潮剧社携该剧参加汕头潮剧艺术周的演出。11月1-2日,该剧在广州南方剧院上演。这是新加坡建国以来首次有潮剧团到广州演出。 一个无心插柳的剧本,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盛事,如此不走寻常路的“神操作”成功引起戏曲专家的关注。11月2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地举办了“潮剧《情断昆吾剑》座谈会”,给足这部“新武侠潮剧”高规格的礼遇。

《情断昆吾剑》剧照 图/宋金峪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集大成者”

黄剑丰迟到了。

见到我,他一个劲儿地道歉,脸上的胡碴让他显得疲惫。原以为广州的演出已经结束,4号这天可以在家喝着工夫茶安静接受采访,临时却被人催着跑去剧场签合同。《情断昆吾剑》在广州上演这几天,他随时都要应对类似的突发情况,大到安排接待专程飞来广州看戏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小到为灯光师找一根自己完全没概念的“6号线”。

黄剑丰习惯早上5点起来写作,9点以后就开始日常应酬,晚饭后再写到深夜12点。这出戏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他没想到这个戏能演,更没想到演出如此成功。

2008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黄剑丰清晰地记得剧本写于南方冰灾期间,当时天寒地冻,连续七天,写得手僵脚麻。写完之后托人把剧本给到一些剧团,得到的反馈非常悲观。一来《情断昆吾剑》是个悲剧,乡下庙会的“老爷戏”讲究喜庆,不能演;第二,整出戏的长度大约两个小时,不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传统潮汕农村演出的潮剧喜欢分上下集,一般要演四个小时左右。当时要让剧团投入巨资来将这个剧排成剧场戏,也是不现实的。听到反馈意见后黄剑丰“基本死心了”,剧本被束之高阁。

在写《情断昆吾剑》之前,广东省潮剧发展基金会有一个剧本征集活动,黄剑丰写了一个折子戏《伯牙祭坟》,得了优秀奖,给了他不小的鼓励。于是他尝试创作长连戏《情断昆吾剑》,这个取材得益于小时候的阅读。

黄剑丰成长的村子世代靠山而居,被其他村包围,以前交通不方便,去到市区要花半天时间。老家位于村子的末尾,村子位于镇的边缘,镇又位于普宁市的边缘。由于是独生子,自小被孤立,没什么朋友,黄剑丰一直有被边缘化的感受。好在当教师的外公教他读书习字,书本给了他慰藉。小学三年级便读了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上六年级的时候读了《还剑奇情录》,《还剑奇情录》是《萍踪侠影》的前传。黄剑丰发现,“武侠里面有一种意境,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