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也没有在文坛里”
对于内地文学界,钟晓阳既熟悉又疏离。受邀参加1987年爱荷华国际作家计划期间,她第一次见到内地作家,包括吴组缃、汪曾祺、古华和张贤亮等人。回忆起来,她觉得“汪伯伯”非常亲切。不过,短暂的相遇,还没有让她对内地文学产生太多的认知。
当时二十多岁的钟晓阳,已经是蜚声港台的文坛新秀。关于她的一切,要从《停车暂借问》讲起。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宋宇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
“这是我第一次来内地做活动。”2019年10月20日,在北京读者见面会上,57岁的香港作家钟晓阳延续了前一天上海见面会的开场白。她的小说《停车暂借问》《哀伤纪》《遗恨》近期由青马文化重版。
对于内地文学界,钟晓阳既熟悉又疏离。受邀参加1987年爱荷华国际作家计划期间,她第一次见到内地作家,包括吴组缃、汪曾祺、古华和张贤亮等人。回忆起来,她觉得“汪伯伯”非常亲切。不过,短暂的相遇,还没有让她对内地文学产生太多的认知。
当时二十多岁的钟晓阳,已经是蜚声港台的文坛新秀。关于她的一切,要从《停车暂借问》讲起。
过了长城就是我家就是关外
10月20日下午与钟晓阳对谈前,作为忠实读者,编剧史航带了一摞各版本钟晓阳作品找她签名。“它始终是娟秀的,又始终是残忍的。娟秀加残忍才形成我们说的两个字:沧桑。”史航清晰记得读到这部小说时的感受。
《停车暂借问》写的是东北女性赵宁静的爱情故事,从1940年代的东北写到1960年代的香港。小说的灵感来自一次1980年的东北之旅。钟晓阳的母亲是东北人,她从小就缠着母亲讲东北老家的往事。母亲总是告诉她:过了长城就是我家,就是关外。东北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刻在她的脑海里,她还记得第一首会唱的是《长城谣》,读塞外诗就会想到关外。
1980年夏天,母亲带钟晓阳回东北探亲。她存心要找写作题材,于是一路缠母亲讲当年的故事。她听得仔细,也问得仔细。有些细节母亲已经忘却,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贰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