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的生意主场:拐卖九名儿童的嫌犯,藏匿乡间的“乔装术”
“她每年出去十几次,每趟(回来)住个两三天就离开,来去都不提前打招呼,不乐意让人知道她底细的感觉。”
梅姨通常以“红娘”的身份示人。事实上,红娘和人贩所依赖的关系网络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讨媳妇和抱孩子均是家庭内较为隐秘的需求。
发自:广东河源
责任编辑:何海宁
“她每年出去十几次,每趟(回来)住个两三天就离开,来去都不提前打招呼,不乐意让人知道她底细的感觉。”
梅姨通常以“红娘”的身份示人。事实上,红娘和人贩所依赖的关系网络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讨媳妇和抱孩子均是家庭内较为隐秘的需求。
“潘嫂又回村了。”2003年前后那几年,在广东省紫金县水墩镇黄砂村,村民碰到身着鲜艳衣服下地的潘冬梅时,会这样打声招呼,后者通常抬起头笑一笑。
潘冬梅,这是村民模糊记得的发音,真名至今无人得知。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梅姨”。
这是一个多地警方、受害家庭苦苦寻找多年的人物,近日警方找回两名被其拐卖的儿童,再次搅动全国舆论。2016年一名人贩子张维平落网后,透露是通过梅姨联系买家,共涉嫌拐卖9名儿童,其中8个被卖到紫金。
潘冬梅讲着一口和村里人不太一样的客家话,“能听懂,但听起来比较费劲”。2019年11月22日,一位村民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大家都对这个行踪飘忽的外来“媳妇”感到好奇,就连与其同居的村民彭向前(化名)也对她知之甚少。
“她每年出去十几次,每趟(回来)住个两三天就离开,来去都不提前打招呼,不乐意让人知道她底细的感觉。”彭向前向南方周末记者如是形容那段诡异的同居生活。
同居两年多后,这段诡异关系随着潘冬梅的不辞而别宣告结束。
直至2017年3月,广东增城警方按照张维平提供的线索找到彭向前,这位年逾花甲的农夫才知道,潘冬梅很可能就是“梅姨”。
梅姨往事
十几年前,彭镇槐在水墩镇上开摩的。那时水墩客运站每天还有十几趟班车,他的生意就是将到站的乘客送往更远处的村镇。
在网络上看到梅姨画像后,彭镇槐回想起这个多年前在客运站见到的常客,“画像并不完全一样,但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眼睛和鼻孔很像”。
这个画像,指的是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2019年3月根据彭向前的描述绘制的最新画像,在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