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人会寻找黑暗中的长明之火
我们把看到的所有东西装进自己的身体,用身体去模拟一切,可以是冰,是火,是不同的质感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杨静茹
我们把看到的所有东西装进自己的身体,用身体去模拟一切,可以是冰,是火,是不同的质感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34期)
2013年,舞者胡沈员为了拍纪录片去缅甸,他们看到一棵美丽的大树,摄影师提议在这里拍一段,于是身着红色袈裟的胡沈员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念了一段经文。画面上只有胡沈员一个人,双手交叠,闭着眼,整个人隐在树荫里,远处是大片草丛,金黄色的古建筑散落其间。
或许是因为提前知道了胡沈员的成长经历,纪录片导演梁迈觉得,跟拍胡沈员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他的孤寂。对此,胡沈员心态平和,他说大家都是孤独的,他享受在孤独中思考。这种孤独融入他的作品,《流浪》是述说“心无依靠的那一刻”,《暗夜彩虹》隐喻深藏暗处、转瞬即逝的爱。但“流浪”的人会寻找黑暗中的长明之火,在爱中迷失的人最后撑起一把伞,阳光透过伞上的窟窿,倾泻而下:胡沈员一直在孤独的底色里寻找温暖和爱。
所以他的舞蹈《儿时》——尽管是在综艺竞技的比赛场上——依然凭借朴素的动作,一挥手就勾连起对故乡和家人的怀念,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此前没有接触过现代舞的人也会惊叹舞蹈动作和歌曲的完美契合,为这样身体化的表达而流泪。只是这一次,胡沈员是带着他的目的来到节目的,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剧场,欣赏舞蹈。
柔与韧
作为一个舞者,胡沈员的身体条件很好,他有常人难及的柔软性,小时候练习下腰,他的头能紧靠到臀部。天生的体形瘦小决定了他不能靠力量取胜,于是他更加注重发挥身体的柔软性,在长年累月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动作逻辑。好朋友、自由舞者钱敏发现,胡沈员的动作呈现出螺旋的、旋拧的特点,“有人喜欢直线条的,他喜欢曲线条的,曲线条是柔和的。他让这种柔和走向了极致。”
《舞蹈风暴》节目组要胡沈员选择一位共舞的选手时,胡沈员率先找到大朱,一个身高186cm、肌肉精练的舞者,“我跟大朱放在一起,他会显得更刚,更粗犷,我会显得更精致、更细腻,我们在一起是好看的,不会相互抵消掉对方的特长。”这支舞由胡沈员编排,他把很多动作设计成大朱将他抱起翻转,强劲与柔软的对比非常鲜明,大朱像矗立不动的粗壮大树,围绕着旋转的胡沈员像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
因为瘦弱矮小,胡沈员吃过很多亏: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将他送入体校学体操,六岁时省体操队来基层选人,他因为上肢力量不够没被录取;之后辗转去了少年宫、艺校学舞蹈,一路坚持到北上考学,又因身材不佳被拦在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