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改革通过“凯旋门”

对于系统庞大复杂的国事,别动不动就说什么迎来“拐点”。
  法国选出新总统了。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2时许,法国宣布萨科齐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年轻的萨科齐将成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法国总统。另一位被习惯称为“美女候选人”的罗雅尔发表讲话,从容承认竞选失败。
    萨科齐的胜选演说中,这句话给我深刻印象:“对于那些在此次选举中没有投我一票的民众,我想说,法国只有一个,我希望所有人摒弃政治成见和观点分歧,团结在一起。我郑重承诺,我将做全法国人民的总统。”《欧洲时报》评论说,萨科奇的当选说明法国人选择了改革,相信在新总统的带领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未来脱胎换骨的改革“阵痛”中表现出集体智慧,让改革通过“凯旋门”。
    让改革通过“凯旋门”,不仅是法国人的期待,也是每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改革的期待。公众期待改革的内心,就像不曾喷发的火山,熔浆在地底下奔腾。萨科齐当选,就说明了法国“人心思变”,他在竞选中提出要“与过去决裂”,这能否实现有待将来的实践,但没有“决裂”的改革决心,“改革”二字是很容易被虚化的。
     改革本是社会进步的“不二法门”,因为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改革通过“凯旋门”。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就是硬道理,改革就是大道理。而真正的改革,不可能是“一言兴邦”式的改革,而是敢于跨越“深水区”的体制制度改革,因为“制度兴邦”比“一言兴邦”持久、可靠。
    国家的不同,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公众对改革对象的期待也不同。法国的情况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其综合国力持续下滑,GDP在最近25年中从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人均财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5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13位,失业率则长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所以,看重市场和竞争的萨科齐更赢得选民的青睐。相比之下,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属于社会层面的福利和公平、环境和安宁、民主和廉洁等等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改变“增长性不公”局面,要让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
    公众对改革的期待,与官员对改革的期待往往不一定合拍。对于治理体制的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来自民众,而是来自权力场中人。有权者的既得利益越丰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就越大,因为既得利益会习惯性固化其既得利益和将得利益。趋利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组织的本性;权力的引力甚至能超过地心引力;本可预防和减少的腐败,在权力不受约束的自我膨胀情形下,就无法“免疫”了;曾经怀有“为人民谋幸福”崇高愿望的人,也可能走向反面,演化为“为自己谋特权”。比如,当官场弥漫“造假化生存”,总是能够产生大量泡沫数字。而“把GDP留给中国,把利润都带走?选 ”则是许多外国跨国公司流传的一句名言,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金钱作为一种权力的变异。
    所以,对于系统庞大复杂的国事,别动不动就说什么迎来“拐点”。法国当选总统萨科齐承诺他的政策讲究“务实”和“可行”,而并不强调什么“拐点”。当一届总统做好公众迫切希望做的事就行了,公众其实并不指望他成为一个“千秋伟人”。
    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改革通过“凯旋门”,这需要“摒弃政治成见”、“团结在一起”。对于我们来说,须清晰地区分“反思改革”与“反对改革”,改革大业会被“没有下决心进行治理体制改革”所延误,而不会被反思所贻误。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