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卓娅和舒拉的足迹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经风靡1950年代的中国,早已退出今天的一代人的视线。作者寻访这两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姐弟俩成长的地方,遭遇了各种中国读者所不知道的新现实:曾受中苏两国膜拜的英雄姐弟或遭冷淡,或被质疑,不一而足。

责任编辑:朱又可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经风靡1950年代的中国,早已退出今天的一代人的视线。作者寻访这两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姐弟俩成长的地方,遭遇了各种中国读者所不知道的新现实:曾受中苏两国膜拜的英雄姐弟或遭冷淡,或被质疑,不一而足。

卓娅和舒拉

第一次来到莫斯科,当然要去看看红场、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此外,我还有计划已久的事要做。莫斯科是卓娅和舒拉成长的地方,我要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因为我一直无法忘却这对苏联姐弟的故事。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写于1950年,作者是英雄姐弟的母亲柳波芙。1952年中译本出版后,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中国的青少年,包括我的父母。柳波芙收到大量中国来信,还曾到北京与中国读者见面互动。后来中苏交恶,卓娅、舒拉等苏联英雄人物渐渐成为那代中国人尘封的记忆。

50年代柳波芙看中国读者来信

198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回暖,《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译本时隔三十年再次发行,但印数不大。邻家的孩子借到一本,翻了几页读不下去,又借给我。那是暑假里一个清凉的午后,我捧书坐在窗前,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完全走进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以前我就知道,卓娅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一位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女性;没想到的是,舒拉后来也牺牲了,也被追认为苏联英雄。合上书,我为这对姐弟的英勇无畏和前仆后继流下了眼泪。我无法把这本书放下,马上又读了一遍。卓娅和舒拉不是中国人,但我感觉他们离我很近。他们成为英雄之前是和我一样的中学生,他们从学校走上战场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代入力。在这本书的第二波中国读者中,可能少有如我那般爱它的。那年我15岁,算是“八十年代新一辈”;可我却觉得,自己好像跟同龄人不属于一个时代,倒像跟我父母属于一个时代。

一家四口,左二为卓娅

潋滟隽永的莫斯科河八弯九转,在城西南揽住一座狭长的半岛,半岛上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还有古老的诺沃捷维奇公墓。诺沃捷维奇公墓是莫斯科一处著名“景点”,因为那里名人荟萃,有作古的苏俄政要莫洛托夫、赫鲁晓夫、叶利钦……有长眠的英才果戈里、奥斯特洛夫斯基、马雅柯夫斯基、肖斯塔柯维奇、列维坦、邦达尔丘克……还有卓娅、舒拉等战争英雄。走进墓园,我感觉像来到了露天的艺术博览会,各种风格的墓碑和雕塑目不暇接。葬在这里的艺术巨匠虽然再也不会睁开眼睛,造诣平庸的雕塑家仍然不敢献丑,只有名师大家才有勇气参加这里的创作比赛。我从没见过艺术气息如此浓厚的墓园,里面完全没有阴森之象,夜里我也敢独自在这里徜徉。我走过一尊尊或写实或抽象的精致雕塑,没有停下脚步,径直走向卓娅和舒拉的墓位。

卓娅墓上的全身铜像再现了她的惨烈牺牲,十分震撼。雕塑家科索夫依据她的遗体照片给铜像造型,改为立姿,寓意英雄虽死犹生,永远不会倒下。苏联时期全苏有几万尊卓娅雕像,造型大同小异,或扛枪阔步,或昂首赴刑,科索夫别具匠心的尖锐作品曾引起不安和争议。卓娅死得太惨了。法西斯强盗把她绞死后,又把她的身体刺烂,还割下她的左乳。很多二战老兵,特别是卓娅的战友,都不忍直面她墓上的这尊铜像。

卓娅墓

舒拉葬在卓娅对面,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