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最后时刻

行业转折点早已发生,但却被许多从业者误以为是监管的认可,投资人也没有及时从高息以及刚兑的美梦中苏醒。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P2P进入清场时刻。这是中国P2P行业诞生的第12个年头。 (ICphoto/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行业转折点早已发生,但却被许多从业者误以为是监管的认可,投资人也没有及时从高息以及刚兑的美梦中苏醒。

P2P通过互联网,把民间金融的好和坏全都翻到了台面上,“等于把淤泥底下的东西都铲了上来,里面能挖着莲藕,也有臭鱼烂虾”。

“1%甚至1‰的人把所有人的船给掀翻了。”

P2P进入清场时刻。这是中国P2P行业诞生的第12个年头。

2019年10月中旬,湖南和山东省金融局分别发布公告,称该省网贷机构的P2P业务未有一家通过验收,将全部予以取缔。

紧接着,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在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目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462家,其中正常运营的有262家。

巅峰时期有网贷平台逾6000家,也就是说,现在留下的仅剩7%。

“现在还留下的,无非两种情况,一种还抱有希望,另一种是走不了的。”P2P从业超过5年的秦迪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走不了的那种,撑着还能将就,一说退场可能就“雷了”。

今年三十多岁的秦迪曾在多家P2P公司工作过。南方周末记者初次见到他,是在2014年夏天。那是P2P最滚烫的时候,在北京的火锅店里,服务员都会拿着宣传单问食客要投哪款P2P。

秦迪回忆,当时10万块就能买一个网贷网站,还教你怎么投标、怎么做活动,甚至还包括初级员工第一个月的工资。年化收益率30%以上的平台很普遍。现在,他的前同事们有的去东南亚创业了,有的在等待,也有不少被抓了。

那时南方周末记者还参加过一家头部平台的午餐会,创始人和十几位来自天南海北的加盟商坐在一起,业务量大的被表扬、业务量小的被点名提醒。餐后,一位加盟商在朋友圈里写道:“会不会做先放到一边,关键是:敢不敢做!”

回顾P2P行业的起落,资深网贷投资人羿飞慨叹:“就是一场梦。”

“以备促退”

2018年底,《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出台,基本确定了2019年网贷整治工作以“退出”为主的总基调。继山东、湖南之后,其他地区都会陆续公布整改结果。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羽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从2018年9月开始,根据《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网贷108条”),北京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查”,假如未来有网贷平台进入监管试点,准入条件也会较高,并且具体落地会比较久。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亦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未来只有极少数平台会进入监管试点,绝大多数要以清盘、停业或转型的方式离开。对于转型平台来说,为银行“助贷”和“小贷公司”也许是主流方向。

许多P2P公司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结局会是退出市场,2016年11月网贷“备案制度”宣布实施时,它们一度寄希望于成功备案,成为民间金融的正规军。

但直到2018年4月,行业等来的是“备案延期”,至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6)


无名2020
回复

无名2020

2020-07-06

资金出处有两个,一是借款人,老赖不还钱,就在他们那里留下一部分;另外公司运营催收会花掉一部分。

139****1229

2019-11-08

钱去哪里了?

鲲游天下
回复

鲲游天下

2020-04-17

见到太多的监管不作为,百姓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面纸
回复

面纸

2019-11-19

有一个同学的亲戚,20万下到平台里,老板跑了,她自杀了!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9-11-19

这个锅专家学者不背!我也看过不少专家学者的意见,基本是要求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是要打破金融垄断,但是监管当局出于各种考量,顾左右而言他,真正赚钱的业务依然垄断,然后以互联网+和金融创新的名义把高风险的业务抛出去让大家各显神通。结果一如所愿——大家各显神通!暴露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管当局不作为、不专业!

北方天空

2019-11-08

最主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反思,殷鉴不远,现在在网上搜索,依然能够看到当年所谓“鼓励创新”“降低门槛”的言论,一些学术界的所谓专家更是站在前台,为这些机构站台。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民金融素质太低,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当时的不作为,直接原因是投资经营者的贪婪。 以P2P这个事情看,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四个字。脱离了这四个字,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所谓经济理论,只能是水土不服,只能是惨淡收场。

Roger.C
回复

Roger.C

2019-11-19

从2015年到2018年,最开始p2p,后来做消费金融,经历了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回过头来看看有时候挺有意思的。每一次有新的政策我记得公司里都会忙的一头乱窜

131****9135
回复

131****9135

2019-11-12

放贷不违法,无底线的融资才是万恶之源

186****4275
回复

186****4275

2019-11-12

梳理一下💰去哪儿了?做几个大的分类,这么大的体量,前10个分项都不会是小数目的。

158****2102
回复

158****2102

2019-11-12

请南方周末,多为p2p事件发声,几千万上亿难友及亲属会关注南方周末的!

155****8435
回复

155****8435

2019-11-10

留下一地的投资人和他们空空如也的钱包,周围好几个人都是受害者,他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坐看云起
回复

坐看云起

2019-11-09

问题就是当时为什么那么匆忙的推出来了!!!

晨星
回复

晨星

2019-11-09

留下几年后第二批成功者,

wakefiled
回复

wakefiled

2019-11-09

老百姓交学费给政府学管理,

Lqw
回复

Lqw

2019-11-08

污点需要抹去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19-11-08

感觉很多人抢着当银行的角色,抢的头破血流。

喜宝
回复

喜宝

2019-11-08

我觉得P2P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骗子游戏,赞成有效规范后再出发

夜莺
回复

夜莺

2019-11-08

我交了5000

159****9879
回复

159****9879

2019-11-08

赶早的几个人拿了

139****1229

2019-11-08

钱去哪里了?

北方天空
回复

北方天空

2019-11-08

最主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反思,殷鉴不远,现在在网上搜索,依然能够看到当年所谓“鼓励创新”“降低门槛”的言论,一些学术界的所谓专家更是站在前台,为这些机构站台。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民金融素质太低,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当时的不作为,直接原因是投资经营者的贪婪。 以P2P这个事情看,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四个字。脱离了这四个字,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所谓经济理论,只能是水土不服,只能是惨淡收场。

王登超
回复

王登超

2019-11-08

缺少限制和规范的行业里面只有两种人种韭菜和割韭菜的,还有一些有“梦想”的人在韭菜地里辛苦的浇水施肥,以为可以长出参天大树。 民间借贷本质上对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从出生到崩塌,现在唯有总结再出发。

139****1229
回复

139****1229

2019-11-08

钱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