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数羊”
发自:南方周末
王鉴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投资学专业,聊起股票、私募基金都头头是道,妥妥的一个金融才子。
但在2018年,原就职于碧桂园兰州区域财务资金部的王鉴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到东乡县当扶贫干部。
密密麻麻的金融数字在东乡派不上用场了。要做好扶贫工作,王鉴得从基础的“数羊”开始。
一、“数羊”
“一只、两只、三只......哎呀,刚数好的羊怎么又走到一块了!”冰天雪地的黑夜里,身着大棉袄的王鉴正窝在清河源的羊圈里数羊。
刚拎起一只羊,还没数到的羊便跟着“瞎凑热闹”,混进了数好的羊群里。一抬头,王鉴便花了眼:“这到底是数到哪一只了呢?”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碧桂园“双十一消费扶贫月”期间。2018年,王鉴加入了碧桂园集团东乡县扶贫小组,迎来的首要重任就是帮当地的乡亲们把羊卖到全国去。
去年双十一,碧桂园在顺德举行了一场“爱在东乡”慈善晚宴,当天就接下了6000只羊的订单,后续总数超过1万只。东乡羊肉质细嫩,不腻不膻,享誉甘肃。但由于东乡的位置偏僻,又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因而销路窄,销量又不稳定。
“好东西,就该让大家知道。东乡羊的品牌树立起来,让外界尝到好品质,市场自然就打开了,老百姓脱贫就更快了。”碧桂园集团东乡县扶贫项目部负责人张韬鼓励王鉴等人,一定要把收羊的工作做好。
“当时,团队只有10个人。由于当地的合作社发展不成熟,我们又是第一次收羊。所以,每一只羊,都是我们在村里收老百姓的。”王鉴回忆,整个12月,在乡镇的支持和推广下,他们总共走访了23个行政村,奔赴在收羊的路上。
每天,王鉴和同事们就要往屠宰场运平均送3-5车东乡羊。上车前,王鉴要仔细地把羊的数目核对一遍,下车还要联合屠宰场的工作人员再确认。有一次,王鉴到了清河源发现羊的数目不对,这才亲自钻到羊圈,发生了“数羊”的一幕。
羊圈里的羊挤得满满当当的,里面尽是羊骚味。就连屠宰场的工作人员都不愿意钻进羊圈里。“但这车羊是我负责的,我一定要核对清楚。”王鉴连鼻子都来不及捂,就跳进了羊圈,足足待了两个小时。王鉴把数好的,重量超过60斤的羊一只只往空羊圈扔,来回数了两遍,直到数量核对清楚。
晚上9点,王鉴走出了羊圈,浑身都是羊毛,手酸得使不上劲,狼狈不堪。第二天是周末,王鉴回了家。他媳妇儿捂着鼻子,勒令他“洗干净了才能进房间”。
二、本事
羊骚味混杂着羊粪的味道,真能让人记一辈子。然而,扶贫工作虽然艰苦,却也让王鉴练就了新本事,比如肉眼识羊的品种、徒手测羊的重量,他甚至能分辨羊是来自合作社还是农户。
“东乡羊的独特之处是养殖方法。小羊羔子都是从张掖等地买来养大的,所以品种会不一致。”聊起羊的知识,王鉴如数家珍:“我通过羊的外形就能推测品种。再说称重,由于碧桂园收羊是有标准的。羊抓多了,自然就有了门道。一只手抓得住的就是50斤以下,得用两只手的话,估摸在50斤以上。再说养殖环境的差别,农户养羊,规模简单,所以他们的羊四肢、尾巴部位会更干净。”
一眨眼,碧桂园第二个消费扶贫月又要到了。汲取去年收羊的经验,王鉴和其他扶贫同事再接再励,为当地的东乡农户引进“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组织合作社去农户家里收羊,碧桂园负责在区域、碧乡等平台上打开东乡羊的销路。
东乡当地的贫困户马努比说:“以前羊都是散养散卖,拉到县城,哪家饭店需要就卖给哪家。但现在有了碧桂园帮忙,我也开始想着扩大羊圈规模了。”
今年9月,王鉴带着一份合同,走进了当地的马铃薯种植大户马占强家中。见了面,两人如老朋友般打了声招呼,坐在屋里聊起了收购马铃薯的事。这一次,他要敲定合作合同。马占强不认识字,王鉴便一字一句地将条款读给马占强听,提醒该注意的事项。
今年4月,碧桂园与甘肃东乡签订东乡羊、马铃薯、刺绣三大产业合作协议。转眼到了10月,马铃薯丰收的季节就要到了。王鉴在当地找了5家合作社,并提前找好了销售渠道,开始谋划收土豆。
为了做好这次的土豆收购工作,王鉴已经准备了大半年,学习了不少有关土豆的农业研究论文。聊起马铃薯的品种、栽培环境、水分要求,王鉴侃侃而谈。有人困惑:“不就是收个土豆,钻研那么细致干什么?”
王鉴认真地回答:“我从小没下过地,不懂这些,所以要研究。东乡的老百姓不懂,不能我们也不懂。”
相较收羊,王鉴和扶贫小组这次的马铃薯收购工作做得更为细致。在4月初的洋芋播种季,碧桂园就联合甘肃省马铃薯籽种种植龙头企业,在东乡7个乡镇32个贫困村免费发放了价值200万元的马铃薯籽种,覆盖26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全县贫困户种植土豆面积约5万亩。
“今年10月丰收,明显就能看出来东乡马铃薯的收成比往年要好。”说到这儿,王鉴语气里带着兴奋。
三、“导航”
为了方便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今年7月,王鉴买了一台新车。但还不到一个月,白色的新车已经没了“神采”,变得“灰头土脸”。中秋假期前夕,王鉴还告诉同事:“回家前,我得赶紧把车送去洗洗。不然,我媳妇儿看见,又该说我了。”
截至10月,王鉴的新车驾驶公里数已经达到13500公里。短短三个月,已经可以和跑了一年的车子媲美。折合成每天行驶的公里数,王鉴平均每天要驾驶150公里。
东乡县的1750条梁,3083条沟,每条路怎么走,每一个贫困户的住址在哪里......这些信息,王鉴都了然于心,比电子导航都好使。每当第一次到东乡的新同事被绕得晕头转向时,王鉴总会说:“放心,这里的路我熟着呢!错不了。”
轻描淡写的这么一句话,却让人忍不住想到,这背后他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耗费了多少心血。东乡山高路陡沟深,一位同事说,有两次他还不小心差点摔下山。
担当“人工导航”、对贫困户的情况了然于心,熟悉当地产业经济......王鉴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全体扶贫干部的一种精神。扎根扶贫前沿,深入扶贫一线,扶贫干部们俯下身子实干,迎难而上攻坚,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热血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