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讲陆游:穿越800年的同一堂课

冠军孙杨人生第一次走进教室当语文老师,比学生们更紧张。

发自:南方周末

淳安,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它有1800年的历史,坐拥千岛湖,明朝清官海瑞的故事也在这里发生。

2019年10月,奥运冠军、中国游泳队队长孙杨选择在这里当一天的语文老师,给孩子们讲陆游的故事。

这是因为淳安恰好都是这两位古今名人生命中重要的一站。2006年,13岁的孙杨在淳安附近的千岛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国家级金牌——“绕着千岛湖游了两圈”,拿了男子全国公开水域十公里比赛冠军;800年前在同样的地方,六十多岁的陆游出任淳安的地方官三年,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

听孙杨上课的,是淳安富文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群学生。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档名为《同一堂课》的电视文化教育公开课节目。

10月20日晚上9点10分,第二季《同一堂课》即将在浙江卫视播出,由好未来旗下在线教育品牌“学而思网校”独家冠名,灿星制作和《南方周末》旗下南瓜视业联合打造。

去年,第一季《同一堂课》请来了濮存昕、蒋雯丽、张国立、徐帆、于丹、孟非、杨祐宁、张大春、王洛勇、王珮瑜等各界名人给不同地方的孩子们上语文课,积累了良好口碑,豆瓣打分8.3,《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好评,也获得了“2018年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的称号。

把行业领先的校外培训机构和知名媒体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场通过综艺节目来展现的语文教育试验——探索如何重现中文的魅力,如何打破教育的不平等。

在第二季的录制现场,孙杨在游戏环节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答案是汉语。

哈佛大学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写到,全球超过15%的人口讲的是汉语,是讲英语人口的两倍。

目前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腾飞也带来文化自信,孩子们甚至全社会都需要讲述中华文化的更好方式,这其中的重任就压在语文教育上。它不仅在考试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生根更关系到他们长大后对这个国家文化的认同。

回到现场

冠军孙杨在无数个游泳比赛赛场创下辉煌战绩——中国男子游泳目前唯一一位奥运冠军,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史上唯一一位男子400米自由泳世锦赛四连冠,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

但在他第一次走进教室当老师的时候,比学生们更紧张,不自觉地说了好几个“呃”。直到讲到国歌、国旗、金牌时,他变得自如起来,孩子们一声声“哇”的背后,眼神也越来越聚焦在眼前这位大高个儿老师的身上。

孙杨讲的是南宋诗人陆游,他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他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选择他,因为这位诗人也是终其一生在牵挂国家的人。跟孙杨类似,陆游也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一位“冠军”,他是古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一位,留存至今的诗歌近一万首。

他的诗中以“梦”为题的有99首。贯穿他一生的“梦”都与国有关。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的首都就被金国骑兵攻占了,皇帝被俘,北宋灭亡。那是被历史标记上“耻辱”的一年,这一年的亡国之恨被称作“靖康之耻”。直到陆游84岁,留给儿子们的临终绝笔《示儿》,也还是在期盼山河统一的一天。

“这就是陆游的‘家国梦’,国家统一,城市繁荣,人民幸福”,孙杨这样跟学生们讲他的理解。孩子们玩笑说,“陆游的‘游’也是游泳的‘游’。”除了字面联系,这位老师和讲解对象更是在“国”的概念上找到了共鸣。

让不同的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偏好,带领五湖四海的孩子们回到课本现场,是《同一堂课》的上课方式。

在去年的课堂上,歌手品冠弹着吉他跟同学们一起唱宋词《水调歌头》,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魔术师刘谦用变魔术的方式讲述《疑邻盗斧》的故事;演员濮存昕用三天的时间给同学们排了一出课本剧《草船借箭》;演员徐帆为了讲朱自清的《背影》,让孩子们把讲台当作文中月台,体会那位父亲为了儿子翻月台的情形……

“在大明湖的游船上作诗,在屏东的山里喊出梦想”,网友的高赞评论说这档节目是“文化综艺中的一股清流”。

在第二季,除了孙杨在淳安讲曾在这里做官的陆游的一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为了讲汪曾祺的名篇《高邮的鸭蛋》,特意把咸鸭蛋带到了课堂上,讨论人与故乡、与食物当中的文化牵挂。

之后,还会有惠英红、蔡国庆、董卿、阿来、李少红等各界名人,深入西安、银川、玉树等15个城市,给那里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上语文课。

一堂语文课的三种讲法

在《同一堂课》中,编导们也在尝试从不同的层次上来讲同一件事。节目组在第二季请来了“外援”,既有课堂上专业老师和明星老师的配合,也有课堂外“大师级”人物的讲解。

在孙杨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位“助教”。这是一个叫陈静雯的女孩,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已经是学而思网校“XES名师天团”的一位语文名师。同样是讲陆游,孙杨讲的是他的情怀,陈静雯负责告诉孩子们,有高远的理想也需要配合精湛的技法才能真正表达自我,她讲的是古诗技法。

“古人说,天下最好的对仗、对偶都被陆游一个人用尽了,陆游是对仗的‘学霸’。”

古诗读起来好听、看上去整齐的奥秘之一就在于对仗。她总结说,对仗的基本规律就是“字数相等,词性一致”。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其中“照”和“流”是严格对仗的。她再问孩子们,“刘翔和孙杨,可以对仗吗?”马上有孩子抢着说,“不能。因为‘翔’是动词,‘杨’是名词!”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这样优美的声律启蒙,陈静雯以对仗比赛的方式传达给了学生,古诗的教育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诗人这样写的妙处,拍案称奇,才能过目不忘。

在这两位老师以外,还有第三位老师,他不在淳安现场,在一个演播室里做“第二课堂”。这位老师是作家张大春。如果说教室里孙杨、陈静雯的语文课是面对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张大春的语文课更像是给成年人的课堂。

张大春对汉字很有研究,写过《认得几个字》这本书,记录了他对自己儿女的汉字教育,广受欢迎。这一次,借由《同一堂课》的机会,把他自己的知识呈现在了屏幕上。比如针对陆游和孙杨的课堂,追根溯源讲了汉字“游”和“赛”的来源,从而让人们理解了这两个字背后的文化脉络。

同样是讲对仗,陈静雯讲了基础规则,张大春要讲的,是为什么最好的诗人反而要打破这种规则,从而推动着汉语之美向更极致处延伸。

第二课堂上,语文老师和张大春做了深度的沟通。邱东山同样是来自于学而思网校的一位老师,他问张大春,“陆游的七律以对仗工整而著称,有诗人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但过于工整的对仗会不会显得太匠气呢?”

张大春回答,对仗工整是规则,但是太工整反而显得呆滞,对此古人是明白的。有些诗人作诗故意不讲究对仗,不按规矩出牌,其实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比如,李白有一首非常知名的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张大春解释,“红颜弃轩冕”的意思就是老人家脸色红润,长得很可爱,而且他是不愿意做官的,抛弃了高高的帽子;“白首卧松云”是白头发,躺在松树底下看云彩,意思也是不做官。这两句诗确实做到了字数相等、词性一致,但严格来说也犯了忌,因为它的意思是重叠的,同一句话说了两次。

“李白是故意的”,张大春说,因为李白知道他所吹捧的孟浩然打心底里是想当官,“我相信他是刻意运用这种合掌,也就是律诗里面不太雅致的做法,对孟浩然进行轻微的讽刺。这也就是利用看起来有瑕疵的诗的体例,去达到他特殊的对于写这首诗的目的”。

打破教育的墙

“好的教育,是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学而思网校副总经理郝月菲说。

学而思网校的努力也在于汇聚教育资源,他们请来哈佛、清华、北大毕业的优秀老师,也邀请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维曼,历史学家纪连海,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苏童等大师来上语文课。

刘强是学而思网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他看来,语文教育是最难速成的,来到高中,很多学生不关心文章怎么写得好、表现力更强,只关心哪里是得分点。但语文优秀的孩子,是真正享受着阅读和写作的乐趣的人,这只能在更早的时间里培养。

“我们教育的一组矛盾是‘教育是培养人的,考试是选拔人的’”他说,这造成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混乱。但在小学教育中,这层矛盾并不明显,来得及好好上一节激发兴趣的语文课。

去年的节目中,让郝月菲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戏剧演员王洛勇在贵州毕节彝族乡中心小学的课堂,他用看影片和肢体动作演绎了蒲松龄的经典著作《狼》。

在暑假,王洛勇把彝族小朋友接到广东顺德上夏令营,当问到“大海”的英语怎么说时,顺德的孩子们争先恐后,活泼的彝族小朋友们沉默了。

“那一刻我看得心里酸酸的,”郝月菲说,“虽然在同一个课堂,但这些彝族的小朋友们过去见到的并非同一个世界。虽然这几天他们在顺德,但回到毕节之后怎么办?这几个小朋友可以来到顺德,但剩下千千万万在毕节的小朋友们怎么办?”

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希望的是能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看到同一个世界。在学而思网校看来,推动教育公平的方式应该是科技。去年,他们的AI中文老师去了凉山昭觉县,教那里5万多名彝族小朋友说汉语。现在,通过互联网,学而思网校的用户覆盖了全国近400个市县,距离最远的学生在西藏和新疆。

打破时空界限,用技术消除隔阂,是这一代语文教育者的愿望。郝月菲说,学而思网校从事教育11年,始终在做“大语文”的教学,它之所以和《同一堂课》合作,不仅因为有相似的教育理念,更因为有相同的使命,希望通过科技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给更多的孩子,做到“教室内外,同一堂课;城市乡村,同一堂课;海内海外,同一堂课;名人名师,同一堂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