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水果悲情营销,“赢家”是谁?
正如文章末尾的读者高赞回答说的:不管悲情不悲情,质量是关键。
如果真的果子质量超好,肯定会有人认准的。如果只是悲情一回,做完就完了,不考虑质量,以后悲情就再也没有用了。
责任编辑:吴筱羽
相关报道详见《“制造”苹果悲情营销:喜了果农,黄了名声,批了主任》
有意思的是,在山西运城石彪村做这个采访期间,一模一样的套路在其他地区重复发生。“贫困老人含泪紧急救援”,“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恳请爱心救援”,在我关注的一些新闻类公众号上出现。用词适用于任何产品,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村子。
不止一家机构媒体的公众号发布过这种滞销求助文章,结合其本身强烈的新闻属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