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如何讲乡村振兴好故事

发自:南方周末

9月20日至22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碧桂园集团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在广东顺德开课。此次活动以“聚焦乡村振兴,讲好公益故事”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记者及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行动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四十余位媒体记者、市县政府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高校学者与公益组织传播官参与了为期三天的课程。南方周末总编辑王巍出席本次奖学金班的开班仪式。

政府机构:制度先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指明了方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日趋规范化。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治理,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处长郭宁以慈善法及社会组织登记条例为底层支撑,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讲述社会组织如何合法、合规参与到社会公益中,避免好心办坏事。

“我们要求将诚信建设的内容纳入社会组织章程。”郭宁介绍了广州市社会组织概况及在行业协会方面推进诚信建设有关内容,也通过多个案例深入剖析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及社会治理中如何有效推进的多种方式。他还表示,面对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课题,公益组织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社会组织:实践案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线

当前,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约83万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它们已然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期奖学金班邀请了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践行者们。

古村之友创始人兼理事长汤敏认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新高度和新要求,产业向善、治理向善、民风向善、社会向善的善村体系也由此应运而生。他通过解剖丰顺留隍全镇村村有慈善、萧山凤坞村共建善馆的实践案例,为在场学员梳理出社会组织如何赋能一个普通村庄,将其治理成善村的方法论。

“大地之子”计划是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开展的一个乡村发展带头人支持计划。该计划通过支持有公心、有领导力、有行动力的乡村发展带头人的成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该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以“大地之子计划”为例,讲述他们如何通过灵活资金支持、能力建设、个性化服务、资源链接、宣传报道等形式多样的陪伴与支持,推动乡村振兴与公益创新。

深圳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则以“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如何作为”为主题进行分享。“扶贫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难,乡村振兴中依然有很多难,但我们依然要继续。”他说,要理清政府和社会力量在扶贫工作中的不同角色,社会力量在扶贫工作中最应该做的,是政府不好做的事,做不好的事,顾不上的事,做不完的事。

媒体传播:讲好有价值的公益故事

在很多情况下,公益新闻报道还存在着法律概念不清晰、引用法条有偏差等问题,这是记者在公益传播实践中的难点。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立足公益传播,为学员梳理公益报道中有关慈善法律法规适用的问题,以规避在公益传播应用中出现纰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现场分享如何使“内容”变得更有价值。巨大用户平台的兴起,给生产和传播新闻内容的传统媒体带来困境,也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机构,在面对慈善公益传播等相关领域,需弄清内容变现的路径,提升内容创新能力。

新京报视频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带领团队在新闻类短视频创作传播中取得优异成绩。课堂上,他指出短视频现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工具。同时列举了多个维度的案例来分析新闻类短视频如何快速响应和传播。

二更深圳副总经理李倩、南方都市报纪录片编导赵明作为公益记录者也分别为大家分享了拍摄公益故事的心得体会。李倩以众多不同类型的短片为案例,向现场学员分析了二更在内容创作要求中的“人、事、情”三个核心要素。赵明则聚焦5分钟公益短片讲好一个故事的课题,从前期选题、策划、调研、拍摄、采访、后期剪辑等方面详细复盘了一部公益短片的拍摄制作流程。

企业责任:多措并举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碧桂园集团从企业角度进行乡村振兴案例分享。碧桂园集团党群社责部副总经理、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刚介绍了多年来碧桂园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域的具体做法。

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碧桂园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逐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并制定“三个寻找”计划,努力创造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扶贫一线: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特色模式

作为全国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全免费的民办高级中学,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一直遵循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积极助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近50名学员在参观中了解到,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包括硕士、博士乃至出国留学,直至完成学业),学习、生活等所有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学校师资质量、教学、生活设施及管理水平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也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4+X“帮扶模式的基础上,碧桂园深耕扶贫一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模式。9月22日,学员们前往英德市鱼咀村及连樟村等扶贫点,近距离体验乡村振兴的现实样本。鱼咀村文旅扶贫项目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陆续建成特色民宿、咖啡吧、客栈及花海梯田等景点,该项目盈利后按比例分红,优先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实现利润再分配的同时也解决了多数村民的就业问题。连樟村积极发展“党建+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在建24小时恒温大棚、玩具厂和乡村振兴学院,预计10月份验收。在返回广州的路上,学员们纷纷表示:“聚焦乡村振兴,侧重分享如何用短视频等新手段讲好公益故事,案例分享与实地参访有机结合,是一次非常棒的学习机会。”

南方周末与碧桂园携手,致力于搭建公益传播的社会共议平台,希望借此加强企业、媒体和政府部门、学界与公益机构的沟通,让越来越多优质、专业的媒体和传播官成为各方与公众之间可信赖的沟通桥梁,为乡村振兴进一步赋能。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