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妮故居到安妮密室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阿姆斯特丹。

学生时代偶然看了电影《安妮日记》,竟被彻底代入,跟藏身密室的八个人一起提心吊胆,不断屏住呼吸,仿佛我是密室里的第九人。至今无法摆脱对安妮密室的好奇和向往。

当年那个供人藏身的隐秘所在早已成为安妮·弗兰克纪念馆。安妮在密室度过的两年显然不是她十五载人生中的快乐部分。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安妮和姐姐玛戈与父亲奥托在一起。 (作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9月12日《南方周末》)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阿姆斯特丹。

学生时代偶然看了电影《安妮日记》,竟被彻底代入,跟藏身密室的八个人一起提心吊胆,不断屏住呼吸,仿佛我是密室里的第九人。至今无法摆脱对安妮密室的好奇和向往。

当年那个供人藏身的隐秘所在早已成为安妮·弗兰克纪念馆。安妮在密室度过的两年显然不是她十五载人生中的快乐部分。

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于1933年携家带口从德国移居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城南租下一套公寓,地址是莫韦迪朴列广场37号。那一年安妮4岁。弗兰克一家躲进密室之前一直住在那里。尽管《安妮日记》在1940年代末就已出版并迅速成为世界名著,陆续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累计售出三千多万册,可她生活了八九年的故居迟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连后来住在那套公寓的人家也不知它的历史。直到2004年安妮故居才得到拯救。伊米房产出手买下这套公寓,下了很大工夫把它还原成1930年代的模样。

从我下榻的莫韦迪朴列广场附近的客房,不过十来分钟就到了莫韦迪朴列广场37号。楼前草坪上有一座不大的女孩铜像,是面容模糊避实就虚那种写意作品,基座上刻着两行字:

安妮·弗兰克

1929年—1945年

建于1930年代初的四层楼房几乎看不出岁月久远,周围还有很多外观近似的楼房,显然是同一时期落成的。所谓莫韦迪朴列广场其实就是这些楼房环绕中的一块三角形绿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犹太人纷纷外逃,有的甚至不远万里逃到中国。就近逃到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大多居住在这一带。他们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荷兰就会被纳粹德国占领,希特勒的魔爪再次伸向他们。

我站在楼前,努力想象弗兰克一家的生活情景。我知道,伊米房产把安妮故居还原以后,专门租给荷兰文学基金会,荷兰文学基金会每年从世界上邀请一位饱经磨难的作家客居于此,从事写作,显然认为那是符合安妮意愿的一种安排。

一个十三四岁年纪的蓝眼男孩从楼门走出来,定睛看了看我。虽然我确信已经找到了要找的地方,还是向那孩子求证:“小兄弟,这是安妮·弗兰克住过的地方么?”男孩回答:“对,在三楼。”并指着敞着的一扇窗说:“那就是。工人正在里面干活。”我心里一动,预感会有意外收获,就问男孩:“现在没人住那里吗?”男孩摇头说:“没有,房子空着。”说完走到街上去了。我犹豫片刻,毅然走进楼门,拾级而上。

这楼房的结构不同寻常,一楼公寓的门直接面外,公共楼梯只通到二层,三楼四楼公寓的门也在二层,想必各户门里还有各自的楼梯。六扇门紧挨着,仿佛凑在一起交流张长李短。左边第二扇开着一道缝,传出电钻的尖利鸣叫。我推门进去,果然面对一段寓内楼梯。我壮着胆子爬上去,一套空空荡荡的公寓便呈现在我眼前。电钻停处,一高一矮两个工人同时转过头来,吃惊地打量我这不速之客。我笑着解释,我想看看安妮·弗兰克住过的地方。工人也是懂英语的,两人收回目光彼此对视,高个问矮个:“这是安妮·弗兰克住过的地方?”矮个耸肩摊手,一脸茫然。我说:“是的,这就是安妮·弗兰克住过的地方。”两人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但看来还不至于恼羞成怒。我便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校对:胡晓菲 胡欣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