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主持、买空包…… 南方周末记者开店亲测“刷单”的N种方法

把资源分给谁,就是一线运营手里的权力。但运营也有业绩压力,给你资源,你要保证完成销量指标。

供应商A,成立一个B公司,A卖给京东,B再从京东上买回来,“只走单,没有货”。

快递公司的数据是可以做出来的,从哪到哪都行。它可以随一份真单,做一份假单。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普遍存在的刷单行为,为电信诈骗提供了新的“故事”。 (IC photo/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29日《南方周末》)

把资源分给谁,就是一线运营手里的权力。但运营也有业绩压力,给你资源,你要保证完成销量指标。

供应商A,成立一个B公司,A卖给京东,B再从京东上买回来,“只走单,没有货”。

快递公司的数据是可以做出来的,从哪到哪都行。它可以随一份真单,做一份假单。

2019年6-11月,是市场监管局等8部委联合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的时期,代号“网剑行动”,其中包括严厉打击“刷单”行为。

这也是对2018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呼应,它对网络“刷单”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但实际上,在南方周末记者对多家头部电商经营者的采访和暗访中发现,虽然平台督查层层加码,但“刷单”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仅网店商家刷,也有电商平台授意供应商和员工“自刷”。

特别是“双11”、“6·18”这样的电商购物节,一家商户就能刷出100万销量,虚假单量占总销量的50%。

“潜规则”

2019年的夏天,对于岑功来说特别难熬。

他在京东开网店4年,日常资金周转依赖京东的供应链金融贷款。但突然之间,他的授信额度被归零,问不出原因,这种突然的“断贷”式考验,让他关了店铺,四处筹钱。

在京东卖家论坛上,还有一批面临相似窘境的商家在询问授信归零的原因。

回溯过往,商家和平台之间通过一线运营相连,在跟运营的交往中涉及诸多“潜规则”。现在岑功觉得有点委屈,运营更替太快,一年多换了四五个,每一次对上一位运营的“好”,下一位都不会记得,过去的付出似乎都无效了。

他回忆,从开店开始,店铺商家和平台一线运营的命运就是休戚与共的。

招商的人确定你以后,会分配运营给你。每个品类都有几个运营,但他们手里掌握的资源多寡不一样,你要想办法跟上资源多的运营,这里面就开始有了运作空间。

一个运营手下可能有几百家店,他会拉出一个小群,比如100家是重点商家,再从里面挑出十几二十个大咖商家来,这样划分好了等级。资源就是按照这个等级分配的。

“资源”主要是指参加活动,把一些店铺的商品挑出来,放在平台显眼的位置。把资源分给谁,就是一线运营手里的权力。但运营也有业绩压力,给你资源,你要保证完成销量指标,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Lqw
回复

Lqw

2019-09-02

如此枉顾诚信的商家平台

韦智
回复

韦智

2019-09-01

征税吧,按交量比例收税,爱刷就让他们刷去吧。

Valk
回复

Valk

2019-09-01

通常是假货 刷单 不允许退货

182****4294
回复

182****4294

2019-08-31

这是整个规则导致,购物平台的排名展现基础就是销量评价。排名靠前的商家已经把坑位占领了。新来的商家只剩下广告推广。不刷等死,这是没办法的事。虽然新的平台购物方式渐渐按照个人的喜好推荐,但是销量评价等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权重。抓刷单对于排名靠前的商家只有利,但是对于新商家来说非常不利。对于这种现状。暂时还无力改变。 哎!

Xiaoke
回复

Xiaoke

2019-08-31

疯狂的造假和刷单,最后就是逼着消费者去实体店消费,因为大家发现评论什么的大部分是假的,产生普遍的不信任感,稍微对质量有要求的产品,应该都不敢再在网上买东西吧!以前在京东主要买电子产品,因为觉得比淘宝更少刷单,欺诈,似乎更值得信任,看来京东也是不能去买了,买电子产品要么去官网买,要么得去实体店买了

任海涛
回复

任海涛

2019-08-31

靠刷单挣钱的人还是不少的,你仔细了解一下,你周边就有

136****0839
回复

136****0839

2019-08-31

现在新词儿太多,又多是两个字三个字,读起来磕磕绊绊很不舒服,网络交流都兴这套吗,奈何

Mountain
回复

Mountain

2019-08-31

多年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那片天
回复

那片天

2019-08-31

套路深

135****3451
回复

135****3451

2019-08-31

这篇文章真好,不然真是被蒙在鼓里。有时觉得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如果用在正途,应该有很多人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吧。真心感觉不是每个人都配做契约社会的人的。

无枣枣树
回复

无枣枣树

2019-08-31

饮鸩止渴

风见
回复

风见

2019-08-31

刷单的一小部分会损害商家和供货商,其他大部分下的情况都是平台赚,商家赚,快递员各家都赚。对于市场和客户来说确实亏损。这个东西真好不好是看不见,但是评论和销售量却是最直观的。

绿木
回复

绿木

2019-08-31

成本最后都分摊到买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