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中:法治应以公正作为生命线

“只有真正做到审判、检察独立,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现实中,普通的案件做到比较容易,但遇到特定的案件,检察院和法院就很难独立起来。”

责任编辑:钱昊平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国史新记·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中国言者)

“只有真正做到审判、检察独立,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现实中,普通的案件做到比较容易,但遇到特定的案件,检察院和法院就很难独立起来。”

陈光中的微信名为“钟鸣老人”,89岁的他希望自己能像铜钟一样,常撞常鸣,鹤鸣九皋。

2019年8月16日上午,在北京的家中,陈光中总结了一生的“成就”:“治学领域主要在刑事诉讼法,办了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积极参与刑诉法的修改,另一件是对诉讼价值观的探讨和坚持。”

在刑诉法最重要的两次修改中,陈光中积极建言,成为“疑罪从无”“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原则入法的关键先生。

被誉为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者,陈光中18岁进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50年转学北大,两年后毕业留校。后因高校院系调整,他被调至北京政法学院,从事刑诉法的教学工作。

对他和新中国而言,这一切都要从零起步,使用苏联的教科书,通过不断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转化,逐渐建立中国刑诉法教学体系。

从事法学教育六十余载,陈光中始终坚信“法学家做学问不能只在书斋中坐而论道”。

“伏生九旬传经学,法治前行终生求。”(伏生是汉初经学家)这是陈光中在八十岁寿辰时写下的诗句,而今他已年近九旬,依然为法治“立言”而忙碌,不曾离开。

腿脚已不太灵便,视力和听力也明显下降,但陈光中的思维仍然清晰而敏捷。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从宪法到刑诉法,从法治教育到扫黑除恶,这位“喜欢吃鱼、晚睡晚起”的老人侃侃而谈,没有倦意。

陈光中计划2020年开始写一部回忆录,讲述过往的学术、生活点滴。展望九旬之后的生活,他的想法是:“倘若能再为国为民做最后一点贡献,则此生我愿足矣。”

谈到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陈光中认为,“我们的法治应该是以公正作为生命线,公正必然要求加强人权保障。”

反对者担心漏掉有罪之人

南方周末:别人介绍您的身份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