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卖楼花”就是将地产工业化
除了“卖楼花”,霍英东对房地产商品化的理解以及对“高周转”运营模式的运用,后续也被内地开发商吸收、学习并发挥到了极致。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冯叶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
除了“卖楼花”,霍英东对房地产商品化的理解以及对“高周转”运营模式的运用,后续也被内地开发商吸收、学习并发挥到了极致。
“讲来讲去,还是靠地产发达。”
在《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中,这位香港传奇巨商坦言,这是其一生中致富的关键。
1923年,霍英东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他在地产、海上运输、淘沙、填海开港等多个领域皆取得过巨大成就,并在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6年去世,享年83岁。
霍英东创立第一家地产公司时,乃而立之年。彼时,渔民出身、此前靠海上运输货物累积了一定资本的他,还是个地产业的“门外汉”,殊不知却在后来影响了香港乃至中国地产业的发展。
如今,每年的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总是那个制造最多富豪的领域,而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预售制的推行。
预售制的前身,正是霍英东创立的“卖楼花”,最早在1950年代的香港开始流行。
首创“卖楼花”
1953年,30岁的霍英东创造了自己以及香港的许多个“第一”。
他成立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花了280万港元,买下了位于香港铜锣湾的使馆大厦,这是他拥有的第一幢企业大厦。同时,他还买下了位于九龙四方街的一块土地,用于开发他的第一个住宅楼盘。
彼时的香港,地产公司多称为置业公司,而非如今的开发商或发展商。原因在于,香港早期的地产业盛行出租楼宇,哪怕买卖,也是以整幢大楼进行交易,所以参与的必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个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贰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