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一场长达百年的丧乱终于结束,一个文明古国从垂死走向独立统一。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社会得以维持数千年的基础开始变化,社会动荡频繁,国家迎来了两千年不遇的“总体性危机”,直到新中国成立方才化解。此后70年,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形态不断进化。
省思70年,划开一个个断面,我们有自豪也有扼腕,有欢庆也有短叹,但中国从一个由传统主宰的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改。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进城,知识分子重返主流,个体户经商不再遮遮掩掩,官员也尝试“下海”……思想得到解放,人性不断回归。
回望历史。70年来,中国遇过曲折、走过弯路,但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令中国成为今日之中国。那么,新中国在道路选择、体制抉择上有什么独特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方周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国史新记”,剖析中国如何一步步变“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言者
他们生于不同年代,来自不同领域,有学者,有官员,有普通人。他们身为公民,为中国呼喊;他们的建言,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大国图志
70年峥嵘岁月,有多少定格在记忆深处?70年光荣梦想,有多少映射在现实之上?这里谨以些许定格的片断,映射伟大祖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非凡之路!并集诗圣杜甫四句诗以为贺:万物生颜色,风云喜共和。经纶中兴业,今日醉弦歌。诗虽毕,歌未完,大国之史,精彩待续!
进化地标
细数70年变迁,新中国的图景可以通过拼接一个个地标来展现,或是一座城,或是一栋楼,或是一块碑。斗转星移,风云际会。地标早已不只是地理符号,也成了历史的记号。
沿着地标,回望来时路,我们看到了中国这70年:蜿蜒前行、不断进化。
数据中国
匆匆70年,只不过是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给历史留下了一串串意味着改变的数字:国家的命运被改变,亿万人的生活被改变。每一串数字,都是一轴新的历史画卷,展开后,我们看到了改写时代的中国方案。
中国家书
“意映卿卿如晤”,1911年的一封家书,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名字。她的丈夫,24岁的福州青年林觉民,以青春撞向中国历史,“卒不能独善其身!嗟夫!”个人命运与时代共振,1911年的革命青年如此,1949年的将士如此,1977年考大学的知识青年如此,2019年用语音写作的新时代少年也如此。时光匆匆,新中国成立已70年。70周年庆典刚过之际,《南方周末》邀请各行业人士,写下一封寄往2049年的信,讲述此刻的故事,也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百年的期许。这封广义上的家书,有的写给家人,有的写给亲友,有的写给未来的自己,总归是,此刻的我们在憧憬着什么。
中国言者
-
顾准:“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现实和规划未来方向的。” -
李昌平:乡村振兴,不是资本下乡捞钱
“农民毫无疑问是弱势群体。乡村振兴的本质应该是让弱势群体受益。” -
叶青:走过公车改革“独木桥”
“我是中国最另类的官员,表现在两个方面,呼吁公车改革和使用新媒体。” -
叶廷芳:第一次呼喊“放开二孩”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老龄化、养老危机等问题的迫切性,但最初公开发声的却并非经济学者,也不是人口专家,而是一位文学界人士。 -
钟南山:我是“临床医学家”
“做一个临床医学家,不光要搞临床医疗、治疗、预防,还应该懂得去做研究,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些未知数,找到一些现在不能解决的疾病问题。” -
厉以宁:股份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
霍英东:“卖楼花”就是将地产工业化
除了“卖楼花”,霍英东对房地产商品化的理解以及对“高周转”运营模式的运用,后续也被内地开发商吸收、学习并发挥到了极致。 -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如果失去,不可能重新恢复,没有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拥有多少。” -
查全性:推动恢复高考,他只是说了该说的话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 -
李政道:将中国学生送往世界一流学堂
“在美国正规的招生计划之外,每年从一个特殊的外国招收近百名物理研究生,在美国历史上也是没有的。” -
陈光中:法治应以公正作为生命线
“只有真正做到审判、检察独立,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现实中,普通的案件做到比较容易,但遇到特定的案件,检察院和法院就很难独立起来。” -
北大五学者:以公民名义 促成“拆迁变法”
“凡是公民都有权利义务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我们作为法学家,知道法律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能更好地提出建议,促进法律的立改废。”
大国图志
进化地标
-
南方科技大学:搅动一池春水
2007年,深圳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倡导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治理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南科大在治理体制、人事管理、科研制度以及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开创意义的尝试。 “南科大在高等教育界是一条鲶鱼,搅动了一池春水。”韩蔚这样形容建校不到十年的南科大的影响力。 -
横店影视城:“打开城门,元宝就会送进来”
“横店人见多了明星,早就见怪不怪了。”媒体人陈林旭回忆,谢霆锋第一次来横店,以为会遭粉丝围堵,带了八个保镖。“结果八个保镖没事干,第二天就被谢霆锋打发回去了。”明星在横店仿佛找回了成名前的自在,“宽心大胆地出门吃饭、散步,有的还加入了横店人晨练的队伍”。 -
中国现代文学馆:展示中国新文学的作家与杰作
1979年春天,作家巴金出国访问。他发现很多国家都有人搜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想以此了解中国,中国却没有自己的现代文学资料馆。 “我们‘文革’期间被视为粪土的东西,在国外却有人当做珍贵文物收藏。”巴金写道,“倘使我们对这种情况仍然无动于衷,那么将来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把一代的文学整个勾销,不然就要厚着脸皮到国外去找寻我们自己需要的资料。” -
横琴:“一国两制”试验前沿样本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推动两地融合绝佳样本,但这一模式难以复制到产业项目,粤澳两地的产业合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 -
十八洞村:中国脱贫故事
“精准扶贫是最有力的中国故事之一,它打破了各方偏见,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的认识。” -
中关村“特楼”:中国现代科学基石上的“老头”们
北京北四环,中关村一条胡同深处,矗立着三幢三层小楼,灰色底、红色边框门窗。 -
莫干山:一代经济学人登堂入室
中国当时正处于农村改革向城市改革过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夜,这次会议首次让年轻一代经济学人齐聚一室,纵论国策。 -
00:26
民勤:“决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每到灌溉季节,农民们就聚集到村里的智能供水控制机前,刷IC卡、缴费、取水。“就像缴电费一样。额度一用完,就再不能用水了。” -
蛇口:“每一个年轻人都充满希望”
身着统一浅蓝色工服、戴头巾、骑单车去上班的三洋女工成为蛇口的一个时代映像——当时的三洋是工人最多的企业,鼎盛时期在职员工约有六千人。 -
沈阳铁西区:远去的“东方鲁尔”
2004年3月23日早上5点,下岗工人李增胜和儿子一起从家里出发,去观看铁西曾经的地标——沈阳冶炼厂三根巨型烟囱被爆破拆除的那一幕。 -
汶川:“看到全民的公益之心”
因汶川地震而来,在当地落地生根,服务于社区,大量志愿者和公益人,在地震后改变了汶川的面貌。 -
嵖岈山:历史角落里的“第一人民公社”
河南遂平县嵖岈山镇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农村的一个坐标。1958年4月20日,正式成立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肇始。 -
京西宾馆:中国政治的见证者
细数70年变迁,新中国的图景可以通过拼接一个个地标来展现,或是一座城,或是一条路,或是一栋楼,或是一块碑。 斗转星移,风云际会。地标早已不只是地理符号,也成了历史的记号。 沿着地标,回望来时路,我们看到了中国这70年:蜿蜒前行、不断进化。 -
大庆:一座油城的转身
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在采油六十年、创造诸多奇迹之后,正在试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数据中国
-
旅游:从“美金创汇”到出境游最大国
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连续四年保持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称号,中国游客成为影响部分东道国宏观经济指标的重要变量。 -
修路70年:铸就“超级工程” 公路里程
一个个超级工程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的巨大投资。仅2018年,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223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972亿元。 -
公共图书馆勃兴:这是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公共图书馆
“从以文补文、有偿服务到全面的免费服务,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了国家公共财政的保障,我们可以集中全部资源放在如何做好公共服务方面。” -
城镇化:速度最快的7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镇化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9年是探索发展阶段,1979年—2011年是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则是提质发展阶段。 -
“谁来养活中国”的答卷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代初,美国学者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表达了对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忧。如今,在美版“知乎”Quora上仍然有这样的问题,中国如何生产足够多的食物来养活十多亿人?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 -
网上零售额9万亿:蓬勃向上二十年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增长势头未减,成为网络零售市场的新引擎。 -
中国电影票房:已经形成“高峰”,但还不是“高原”
资本化进程的落脚点已经不单纯是票房数量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在影片质量上提高多少、观影人数增加多少;资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多出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精品,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上来。 -
人均住房39平方米:告别短缺时代
如果说第一次房改是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那第二次房改则是进一步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形成面向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层次、差异化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
中国农民工:新生代已成主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在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存在着显著差异。 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挣钱回乡,享受晚年在农村“过自己的小日子”。新生代农民工则是为了扎根城市,寻求更多的个人资源和发展机遇。 -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变化从何而来?
在北京大学工作了三十多年,对于人口健康话题,郑晓瑛再熟悉不过了。 -
教育公平之路:从80%文盲率起步
教育进步背后,财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推手。公开数据显示,从实施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17年,人均教育经费从不到9.8元增加到3000余元。 -
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增速“跑赢”人均GDP
卓勇良今年64岁,退休前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前年,卓勇良带着小外孙女登上从中国大陆首航的“盛世公主”号邮轮,前往日本长崎游玩。这是祖孙俩第一次邮轮游。
中国家书
-
一名河南村医致2049年的自己:希望30年后,你觉得放弃文学梦是值得的
这是河南一名乡村医生,在2019年乡村医生辞职事件中,他们成了舆论聚焦的群体。 -
温方伊致温方伊:看看过去的自己,供创作参考
我一向记性不大好,也许三十年之后已经记不得现在是什么样了。写一封信给2049年的我,可以让我看看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样,供创作参考。 我们大了之后通常就会忘记小时候的样子。我看我中学时代的照片,会惊讶于那种好学生的自傲表情,一种初生牛犊的状态,我过去总觉得自己还挺谦虚,看来只是错觉。后来到南大上大学,幸运地撞见了戏剧,渐渐学到了思考、自省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开始反省过去并不自觉的傲慢和封闭。 -
独立制作人简艺致儿子简明了:愿人人都享有良食
2009年,独立制作人、纪录片导演简艺拍摄了纪录片《何以为食?》,研究中国人饮食的改变以及工业化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拍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决定“站在食物的角度做出改变”。 2014年,伴随着儿子出生,简艺成为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发起人,积极普及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知识,让更多人认识食物的真相,“愿人人都享有良食”。 -
守法,请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
亲爱的孩子,守法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每个公民必尽的义务。守法应该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为了在30年后,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好吗? -
从流水线到谷歌,女孩孙玲致2049年的自己:我会多做点感动的事,供你向孙辈炫耀
孙玲,出生于湖南贫困农村家庭,2009年高中毕业后到深圳某工厂车间打工,工余学习编程,报读高校远程教育项目,后通过某硕士项目赴美工读,目前就职于某IT服务提供商,在纽约谷歌办公室工作。 -
范晔致三只忧伤的老虎:为了最迷人的斑纹
二十年过去,照片上的苏门答腊虎早已经褪色不见。当年一起办社团的小伙伴们,也都风流云散,不知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出于某种幸运,我很少离开这个园子。偶尔会担心母校在奔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速路上,还能不能继续成为濒危动物的乐园。已成过河卒子的中年人竟也有一点点忧伤。一九九九年的老虎,不知何时还能再见。 -
视障人士阿冲致视障小朋友:愿你过得像普通人一样
2019年10月1日,在盲人按摩师阿冲的推动下,百名视障人士成功在广州图书馆一起“看”国庆直播,不仅听到电视讲解,还能听到口述影像员描绘现场,如同身临其境。 -
外语教育:好方法早晚会找到
包天仁曾任通化师范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会长,一直在探索实验适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的英语外语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体系。 -
长江已到“无鱼”等级,十年禁渔,渔民何往?
赵守财,湖北咸宁嘉鱼县渔民,中国最懂长江的一批人,目睹长江之兴与渔业之衰。按计划,2020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常年禁渔。长江渔民是暂时离开还是永远地消失? -
高建群致五服之内族人:假如种子不死,来年万斛归仓
《南方周末》出了个有些奇怪的题目,叫我写一封给2049年的家书。我拿着笔,面对稿纸,点上一支烟,思忖了半天,才将这时空关系慢慢地理顺。现在我捉笔这时间,是2019年10月,空间则是西安,这封家书,将封存起来,于2049年10月抵达。也就是说,这是一封寄未来书,三十年后抵达。 -
农民企业家郭添法致志愿者刘红生——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泉州农民企业家郭添法是个理想主义者,一辈子只开发了一个房产项目,就在自己的老家。为了“找回儿时的乡愁”,他在小区的别墅从不锁门,其他业主可以随时进出,他在小区开无人售货超市,不装监控……他引导业主共治共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社区治理探出一条路。 -
支教老师曲兵致自己的学生:那时,绘画将不是画,是故事
学美术的曲兵大学毕业后去了云南临沧市双江县支教,当了一名美术老师,学校里八百多个孩子,只有一位美术老师。他教的不是普通的美术,而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认识自然的色彩、认识生活的绘画,甚至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城市里的画展。他说:“看着世界融化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才能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情感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
十岁小高中生李之城致AlphaGo:你大概是机器人王国首任总统
在年仅十岁的深圳高中生城城看来,他的偶像AlphaGo将是未来的机器人社会领袖,城城给2049年的AlphaGo写了一封信,希望能降低机器人威胁论成真的可能性。 -
王珮瑜致看过或没看过中国戏曲的人:中国戏值得选择
所以30年以后的2049年,及更久以后,我都希望中国的戏,被更多人看到、了解、喜欢,如此,艺术更圆满,人生也是。 -
龚琳娜致重庆璧山少儿合唱团 我们的声音一定要传下去
就像当初12岁的我一样,你们能够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文化在哪里,你们的路将会很宽很广,希望你们那时都是幸福和健康的。 -
蓝天救援队员雨寒致队友尹起贺、许挺秀:我们还在继续“蓝色的梦”
2019年8月25日,在白马山救援17名驴友过程中,深圳蓝天救援队队员尹起贺、许挺秀遇难。队员雨寒当时一起参加救援,“我忍不住想,到了2049年,你们的特殊任务该执行完了吧?该重新归队了吧?” -
蒙冤者许金龙致“恩人”许国珍:希望不再有冤案发生
1994年1月13日夜间,福建原莆田县忠门乡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许金龙等四人被认定为作案凶手,被判死缓,经四人及家属不断申诉,2016年2月,福建高院改判四人无罪。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许金龙案”被写进最高检工作报告。 -
邓亚萍致当代青年:生而为赢,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喝彩
祝你们百折不挠,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愈来越强! -
法学家刘仁文致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期待刑法成为法治文明典范
高老师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您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我和家人看到这一消息时,都十分高兴。正好《南方周末》约我写一封面向2049年的“中国家书”。你我都是刑法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晚辈,就把这封信写给您吧。
教育公平
-
教育公平的未来之辩:有教无类还是因材施教?
这是坚持教育公平的重要理由,毕竟,中国社会目标指向的是共同富裕,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核心信念是一个也不能少。 如果要预测未来的话,中国教育的未来,也许是儒家的智慧的回归: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平衡。 -
“这个学校要是垮了,村子也就垮了”:一所吸引城镇孩子入读的川北村小
2019年秋季开学,杨秀丽策划了一场励志班会,安排了“哥哥说”、“爸爸妈妈说”、“老师说”三个环节。全班14个孩子家中,她硬是找不着一个父母,最终找到了刚刚过来陪读的外地妈妈熊妹玲。 在范家小学,杨秀丽遇到了各种困境学生,有的眼睛看不清而无力治疗,有的冬天穿着单衣,有的是彻头彻尾的孤儿。 说到这时,这位校长的嘴聚成一颗樱桃,露出单纯而狡黠的微笑,他说,“我为了把老师们留在村里,把头都想破了。” -
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 教育改革最大的短板还是在农村
义务教育现在更注重讲巩固率,有些人虽然上学,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辍学。现在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小学和初中都有学可上,但巩固率在97%以上就很不容易。 义务教育现在更注重讲巩固率,有些人虽然上学,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辍学。现在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小学和初中都有学可上,但巩固率在97%以上就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