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期刊:再塑当代文学史
如果从10年、40年、70年、100年的不同时间跨度来回看中国文学,我们会得到哪些不同的观感和体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以《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五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期刊为对象,从多个视角来回看和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成长的路径和面向。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5日《南方周末》)
如果从10年、40年、70年、100年的不同时间跨度来回看中国文学,我们会得到哪些不同的观感和体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以《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五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期刊为对象,从多个视角来回看和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成长的路径和面向。
文学能不能推向市场?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看过一本《1890年代的美国》,那时美国的纯文学期刊已经被通俗期刊打败了。美国有二百多家文学期刊,现在只有《纽约客》保留有小说栏目。曾经推出过杰克·伦敦、马克·吐温、海明威的《大西洋月刊》,从2000年开始已经完全不刊发文学作品了。跟中国的《十月》近几年有互动来往的、有着96年历史的俄罗斯文学杂志《十月》也因缺少经费于2019年停刊了。
1980年代发行量最高达70万份的时候,出版社三分之一的纸都用来印《十月》了。那时安徽省邮局规定每个县限订5本《十月》。《十月》和《花城》一样,隶属出版社,是企业性质,全部办刊经费由杂志自行解决。不过,最近几年,上海等省市开始拨款对文学期刊进行扶持,也提升了稿费,这让陈东捷感到不小压力。
《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1998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生毕业进入这家杂志社时,十年没有进过一个人,杂志发行量也从最高峰的五十多万册跌到10万册左右。2014年之后稳住了,十多年没有提价,2018年从15元提价到20元,征订结果显示没有跌落,还涨了四百本。
在她看来,1990年代的大环境不太好,整个中国文化走向市场,他们的同事也不会去拉赞助,《当代》始终没有做过广告。杂志的“小环境”是好的,《芙蓉镇》《将军吟》《古船》《白鹿原》《尘埃落定》《暗算》,这些影响极大的作品都由《当代》首发。
孔令燕认为,一个文学作品被全国瞩目,甚至像刘心武的《班主任》那样推动一个时代的情形一去不复返。在她看来,这仍是正常的,在欧美,文学艺术也并非大众产物。
《白鹿原》的责任编辑之一洪清波1992年去陕西作协组稿时,有实力的作家都跑到海南下海去了,听说只有陈忠实还在写。十万人才过琼州海峡,雪米莉的书畅销全国。在严肃文学低谷时期,莫伸、贾平凹、陈忠实、程海、高建群这五个作家仍在坚持,当时号称“陕军东征”。《白鹿原》后来分两期在《当代》发表后,一直都是畅销书,每年加印几十万册。后来畅销的是《尘埃落定》。“从这之后,纯文学畅销这个事,我感觉就没有再出现。”洪清波说,后来算得上纯文学畅销书的,就是首发在《收获》杂志上的《繁花》了。
令人欣喜的是,经典作品经得起市场考验。2018年,《平凡的世界》卖了一百万套,《穆斯林的葬礼》有几十万,《长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