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伤人频发,谁该关进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为何不关入精神病院!”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情况真的如此吗?
责任编辑:周上祺
“这个、这个有点太敏感了。我还是不回答了吧。”
当询问为何精神病人伤人频繁发生,以及如何对这些事件进行应对时,一位公立医院的精神科医生表示。
这位医生的反应,与公众对精神病人的反应近乎如出一辙。目前,社会对精神问题仍然忌讳莫深。
但是,这一问题并不会消失不见。近期,关于精神病伤人频繁发生:从章莹颖案凶手律师称罪犯有精神病,到玛莎拉蒂肇事车主患有“精神病”,再到患有精神病的国航“监督员”大闹机舱。
最近的两起事件,更让公众胆寒:日本京都动画纵火者被曝患精神病,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造成34人死亡;一位香港演员在中山参加活动时遭一名男子行刺,中山警方称该男子患有妄想症。
“精神病人为何不关入精神病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情况真的如此吗?
精神病人伤人为何频繁发生
2018年的一天,广州五羊邨地铁站旁边,一位衣着凌乱的男子在高声唱着歌,时不时还往一些人前面凑过去大声叫嚷,过往行人纷纷躲避。
在那一瞬间,围观者会清晰的明白,精神问题人群离所谓的“正常人”并不远。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换句话说,每50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焦虑障碍。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
而近期,关于精神病人伤人事件,让公众又一次将目标聚集在这个群体。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要怎么办?
“其实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时间段有精神病人暴力集中出现的情况,这里面有许多原因导致,但如果看实际的统计数据,你又会发现精神病人真实的伤人杀人的发生率,实际上是低于正常人的伤人杀人发生率的。”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精康社工胡少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目前国内针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实际上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监控和服务的机制,特别是广州地区基本上所有登记在册的精神病患者都会纳入到服务体系内,这个体系里有家属、社区精防医生、公安、残联职员、居委人士、社工等不同单位与个人组成,很多有发病征兆的都会及时发现并跟进处理。
“目前比较难预测和防范的反而是那些没有登记在册疑似精神病患者造成的肇事肇祸,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这类人出现病征后并不会主动求医,甚至抗拒承认自己有病,而基层的工作者(如居委、派出所民警)缺乏专业的精神病学知识,无法准确判断对方到底是否精神病。加上目前针对此类疑似精神病到底要如何处理,在法律上也是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胡少良表示。
那么,怎么办?
胡少良指出,要更有效地应对精神病人伤人杀人的危机,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服务网络和机制建立,首先最先可能接触到危机的基层工作人员接受关于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培训,对什么人可能造成危机能有一个大概判断。其次在区一级层面可以参照香港地区的做法——建立一支精神健康紧急介入服务队,专门接收由街道、居委或民警转介过来的危机个案,服务队需要有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社工、警察、消防等多个专业人士组成,平时大家各自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每月定期开会或有个案时紧急出动。
此外,要意识到家属支持工作的重要性,家人有异常行为,通常最先发现的都是家人,但家人由于长期照顾精神病患者或疑似精神病人士,身心俱疲,极度需要得到支持和服务,亦需要学会在什么时候求助,减少危机爆发或扩大。
“第四,政府层面需要有一个牵头的部门整合与精神健康相关的服务,逐步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服务体系,目前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但对精神病的不同服务项目缺乏足够的统筹和顶层设计。”胡少良表示。
精神病就该关入医院?
许多成年人都经历过精神崩溃的那一刻。
“经历失恋和失业的成年人,如果马上去医院进行测试,很多都被判断是中度抑郁。”一位专家指出,“但这是创伤期。”
但是,很多人对自己的精神痛苦忌讳莫深,最终,有些人康复了,有些人却并没有。
“大众对‘心理问题’认识上仍有巨大的误区,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这是一个太大的锅,使很多人谈‘心理’色变,不愿意去谈。”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张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胡少良指出,精神疾病种类繁多,按诊断手册来分有几百种之多,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其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1%。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较大差异,比如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绝大多数都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幻觉妄想等症状较难根治。而较为轻微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不需要服药,只需要接受短期的心理辅导,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后即可痊愈。”
那么,比较严重的精神病,应该关入精神病院吗?
“精神病人应该关进精神病院的观念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想法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去院舍化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拆除大型的专科精神病院,减少住院病人数量,让精神病人回归社区生活。特别是精神科药物的发明,使得大多数精神病人的病情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获得回到社区康复和生活的条件。”胡少良表示。
他指出,一般来说,只要精神病人能够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病情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复发几率大大降低。实际上有超过90%的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社区的,只有在急性病发期才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因此为了帮助大量生活在社区中的精神病人获得支持不至于放弃治疗并拥有更佳的康复条件,社区需要有配套的能够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相关服务项目和人员。
“实际上社区若能提供足够的康复服务、理顺家庭关系、协助精神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重返学校、重新就业,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话,反而是对疾病最好的干预。”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指出,要号召公众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求助。鼓励公众发现心理异常时,树立求助意识,主动到专业机构治疗。同时,号召公众了解精神疾病可防可治,不歧视患者,营造关怀支持患者的环境。
同时,要构建心理服务网络。发挥基层社区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网底作用,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