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与善的距离,都太远了”

2014年5月21日,台湾东海大学21岁的大二学生郑捷在龙山寺站搭上人潮涌动的捷运,随即拿出刀具砍向素不相识的乘客。4死,22人轻重伤。全程91秒。

2016年5月11日,郑捷被依法枪决,台北看守所周边下起滂沱大雨。然而,这起震惊台湾的无差别杀人案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并未被大雨冲刷干净。从案发到郑捷伏法的两年里,电视新闻天天播,家长不敢让小孩搭捷运,阴影仍笼罩着民众。

责任编辑:邢人俨

《我们与恶的距离》从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热点开始,继而牵出了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媒体、律师、思觉失调症患者等各个群体复杂的处境与心态。剧中,媒体和大众对加害者父母穷追不舍,反复质问并逼其道歉。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1日《南方周末》)

2014年5月21日,台湾东海大学21岁的大二学生郑捷在龙山寺站搭上人潮涌动的捷运,随即拿出刀具砍向素不相识的乘客。4死,22人轻重伤。全程91秒。

2016年5月11日,郑捷被依法枪决,台北看守所周边下起滂沱大雨。然而,这起震惊台湾的无差别杀人案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并未被大雨冲刷干净。从案发到郑捷伏法的两年里,电视新闻天天播,家长不敢让小孩搭捷运,阴影仍笼罩着民众。

正是在2016年,编剧吕莳媛开始酝酿一个关于此类事件的剧本。除了郑捷案,一篇关于台南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随机杀人犯的报道也带给她很大震动。吕莳媛不想拿剧作与真实事件简单对应——她认为,在媒体上看到的人和现实中的人可能并不一样。

2019年3月24日,由吕莳媛编剧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注:以下简称《与恶》)首播,随即引发收视热潮,豆瓣评分高达9.5,腾讯视频自6月24日上线至今已累积1.3亿次播放量。《与恶》的故事从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热点开始,继而牵出了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媒体、律师、思觉失调症患者等各个群体复杂的处境与心态。

《与恶》是编剧先行,这在台湾影视界是一个特例。“编剧是被我们摆在最前面的。”《与恶》制片人林昱伶对南方周末说,“现在所谓社群媒体的时代,有时候一个标题就可以让下面的留言非常撕裂了,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

当林昱伶在手机上将13分钟片花放给发行平台方看时,对方很快被打动。后期审片过程中,许多参与审片的人在看前两集毛片时也哭了。

上线前,《与恶》在一家电影院里做第一集试播,这是电影才有的营销规格。饰演宋乔安的贾静雯问导演林君阳:“导演,你有想过会搞得这么大吗?”

“白天是干练的主管, 晚上是会酗酒的妈妈”

林昱伶找到贾静雯出演女主角宋乔安时,贾静雯反问:你们为什么会找我啊?

宋乔安是剧中无差别杀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属,她年幼的儿子被李晓明杀害。身为新闻台主管的宋乔安性情大变,在深埋伤痛之后成了一个铁面冷酷的工作狂。

现实中,贾静雯是一个很难生气的人,看起来也不像凶悍的女强人,更重要的是,她已经15年没在台湾拍戏了。

在林昱伶看来,宋乔安应该是一个接近四十岁的职业女性,有相当的生命历练,才能够传达这个角色背后的那些很深层的痛——“白天是干练的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视界望鄉
回复

视界望鄉

2020-02-20

真希望大陆也能拍一些类似的引发社会思考的东西

潇洒哥
回复

潇洒哥

2019-07-22

在这个网络评论如同喷屎的时代,我们与恶的距离特别近,正如“在做的每一位,都是这个时代的帮凶”!

飞鱼
回复

飞鱼

2019-07-22

加害者,受害者,灰色地带,社会对人的每多一点关注,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并循环往复。人类前进的步伐远比科技难多了。

蓝蓝的天
回复

蓝蓝的天

2019-07-22

罪人无处不在

Valk

2019-07-13

坏人都有病,没有真的恶,为什么所有剧都要这么拍.........

木-木013
回复

木-木013

2019-07-21

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么片面…

139****6851
回复

139****6851

2019-07-14

小时候看的台湾《妈妈再爱我一次》,至今还有印象。

Cinky
回复

Cinky

2019-07-14

这部片⼦很具有启发性,它启发了很多我之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印象最深的王赦对于“民主”与“人权”的坚持,以及剧中体现的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边缘化和刻板,将一切的恶都推给了精神病患者,逃避成了应对恐慌的最佳途径,这样我们大众与他们的距离似乎就能拉远一点,该剧启发了大众思考对于罪犯的人权的争取。当今社会都把事情想得太完美了,坏人就该处于死刑,就该万劫不复,但是没有⼈会思考,如何让这个社会不不再有犯⼈。

人道寄奴曾住
回复

人道寄奴曾住

2019-07-14

《卡拉马佐夫兄弟》

138****6592
回复

138****6592

2019-07-13

现在的媒体报道,让人无所适从。

187****5774
回复

187****5774

2019-07-13

在媒介的影响下,我已经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了。

Journa z
回复

Journa z

2019-07-13

小时候电视剧里的很多角色都是善恶分明的,好人只能做好事而坏人就必须坏的彻底。慢慢的我开始发现世界不是这样的,与此同时我看到了更多塑造“多面”人物的文艺作品。我知道这世界非黑即白,但有时候人会在左右为难中过度摇摆,最后干脆丢掉意义,什么也不想了。可进可退不绝对的东西给我带来的反而是懒惰。

荒川will
回复

荒川will

2019-07-13

好人和坏人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让利益相关者坐下来沟通又听起来像是“道德绑架”,保持人际沟通真的可能吗?

之术
回复

之术

2019-07-13

求索罪恶的原因就如求索病因,结果往往一样让我们惶恐。我觉得“坏”是很微妙的,有时候坏的滋生就像一场病,但是从得病去尝试追索要比单纯得探究恶更容易接受一点。

沈河西
回复

沈河西

2019-07-13

贾静雯:大家也在期待《与恶》之后,台剧下一部是什么,会不会只有《与恶》?可能10部之后,大家看完觉得,还不是和以前一样?

Valk
回复

Valk

2019-07-13

坏人都有病,没有真的恶,为什么所有剧都要这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