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概念,回归CSR本质
一边是热烈的谈论,一边是模糊的认知,对于慈善、公益、CSR这三个在现代社会和企业管理中司空见惯的概念,多数人却相互混淆,辨析不清。这也是十多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形成基本共识的重要原因。
发自:南方周末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与慈善、公益在中国蓬勃发展已经有10多年了,涌现出了一批以负责任经营为导向的优秀企业、优秀项目,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企业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扰,即对慈善、公益、CSR三者的相同或相似性、区别或不同的操作方法缺乏清晰的辨识、统一的认知、精准的把握、系统的管理。这一困扰,无论在企业、社会、机构、个人还是在商务、法律等各个圈子都普遍存在。即便是在专业从事慈善、公益和CSR工作的人群中,也常为此感到困惑。这一认知层面的差距,直接影响着价值创造的有效性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也使得一些企业的CSR活动“误入歧途”,令一些企业的CSR从业人员无所适从。
认知分歧依然明显
为了解慈善、公益和CSR从业人员对该问题的认知现状,我在近日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邀请国企、民企、外企、机构(含媒体和咨询)、公益组织、知名意见领袖共82人,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问答:
什么是慈善?什么是公益?什么是CSR?是否有必要区分它们以及区分的价值或意义何在?
调研结果显示:被访问者的职业和工作背景对慈善、公益、CSR的认知有直接影响,但不是绝对影响。在大多数的回答中,来自不同背景的被访者认为慈善和公益有区别,并指出慈善是出于善念,对弱势者、危难和灾害等伸出救援之手,常见于个人行为、临时之举。公益同样出于善念,主要是针对公共利益、社会资源和平等机会的再次分配,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资助,而是有着长期性和参与性,以及提升受助客体的能力等特征。但也有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二者没有或没必要区分。
进一步将慈善、公益与CSR进行区分,调查结果显示:在绝大多数的回答中,来自不同背景的被访者认为慈善、公益二者与CSR有明显区别,并指出CSR是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对社会、经济、环境负责任的实践活动,主体是企业,需要满足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少数被访者认为CSR应当包含慈善和公益。在所有回复中,对公益、慈善、CSR三者皆有有系统性深入认知的占49%,一般了解的44%,对其概念望文生义的7%。
“望文生义”的现象并不少见,在部分企业中,企业领导人对“CSR”的理解就处在望文生义的阶段,他们从“道德”和“道义”上把CSR等同与慈善、公益,甚至认为企业公益包含了CSR,这显然是对CSR的体系、内涵、实践方法缺乏了解。这种现象不利于CSR、企业公益、企业慈善的健康发展。
三个概念辨析不清
基于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及与业内各界专业人士的探讨,我尝试从企业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系统辨析。
企业慈善。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慈善”的定义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可见,在《慈善法》的定义中,慈善与公益二者有很多重叠。然而,从企业实践角度看,企业慈善活动和企业公益项目有明显区别。“慈善”是企业“解一时之难救一时之危”,而“公益”是助力解决那些与企业有相关度的公共利益问题,企业公益行为包含了企业慈善行为。但是在实践中,有些企业误将一次性捐助的慈善行为代替企业公益和CSR,以为“已经慈善了,因此已经尽责了”,甚至有些企业用慈善捐赠“给钱消灾、给钱买名、给钱刷绿、给钱逃责”。
企业公益。企业公益实际上秉承了Business For Good(商业向善)的理念。公益是企业在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主动承担的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产出,且有益于公共利益的活动,并通过企业公益基金会,或与公益组织、平台型机构合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赋权增能。区别于慈善,公益更强调社会性和长远效果,可以创造价值传递,并形成乘积效应、溢出效应或涟漪效应。企业公益隶属于CSR(或企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经营理念,强调要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关注,对自然环境、整个社会的贡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要承担对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链、政府、社区、环境、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助推社会和谐、环境改善,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企业通常会制定关键议题(Materiality)和战略,建立完备的CSR管理体系,发布CSR报告。但也有一些企业被动式地采取“打勾”的策略,没有将CSR纳入企业战略和经营当中,低层次、简单化地应付一些社会责任审核的需要,将CSR看作是不堪重负的额外成本。这些做法导致社会对企业的CSR实践产生质疑,以至于出现了“CSR将死”的诘问。
综上所述,企业慈善、企业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这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可以从行为目标、行为频率、行为跨度、行为所需要或引发的的参与程度、行为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来清晰地呈现它们的区别、关联。
回归本质从新出发
长期以来,对这三者的认知误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在实践中人们沿用习惯性概念,但不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即使在慈善、公益、CSR相对发达的西方,也会经常发生混淆概念的现象。二是企业公益和CSR作为舶来品,仍需相当长的实践和沉淀,才能植入社会各个层面。三是企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有相当多的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四是因为慈善、公益以及CSR的专业力量仍然薄弱。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概念和理论的准绳。尽管这三个概念在动机、内容,行为方式上有一定的交叉,但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CSR的核心是负责任的运营,它必须与企业的核心价值、主要经营领域、关键技能和可支配的资源密切相关,它与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都有关系,对于企业识别风险和机遇、处理好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促进企业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关联。CSR要回归本质,绝不能把慈善和公益作为社会责任的全部,而忽略掉那些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的方面。
区别三者的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有助于社会对企业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也有助于企业认清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自身产生的实际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和避免在社会责任领域长期存在的以偏概全和两张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