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产瘫儿”索赔路

以国际上约1‰—3‰的发病率计算,中国每年约有3万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的臂丛神经损伤。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一名“臂丛宝宝”在做康复治疗。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5月30日《南方周末》)

以国际上约1‰—3‰的发病率计算,中国每年约有3万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的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已成为产科的主要医疗纠纷。”

“臂丛宝宝”大部分为巨大儿,臂丛神经损伤案例大多发生在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几乎所有案件均认定医方需承担部分责任,赔偿金额低则几万,高则数十万。

二孩政策放开后,孕妇因为妊娠糖尿病等原因,使得胎儿体重过重,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臂丛神经损伤,“孕妇一定要注意控制孕期体重的增加”。

1岁零3个月的辰辰想把桌上的瓶子拿给爸爸,却失败了。他的右手至今无法抓握,稍稍使劲就成了“鹰爪手”。使用左手活动,是他最舒服的状态。

事发一年多,在经历最初的崩溃之后,河南濮阳人晁帅已渐渐能接受辰辰患病的事实:儿子有异于常人,是个“臂丛宝宝”。

如同一张地铁交通网,臂丛神经错综复杂地支配着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因分娩等原因造成臂丛神经撕裂,从而导致上肢部分或完全瘫痪,这种疾病被称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俗称“产瘫”,这些宝宝被称为“臂丛宝宝”。

“知道产瘫患儿的人都会叹息:太可怜了;不知道的,会叫一声‘怪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即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以下简称仁和医院)康复科的儿童治疗室里,一位陪伴“臂丛宝宝”康复治疗的母亲感叹。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中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但以国际上新生儿约1‰-3‰的发病率计算,中国每年1500万左右的新生儿中,约有3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臂丛神经损伤。其中80%不需要手术,通过康复训练可自行恢复,其余需要通过神经或功能重建手术恢复上肢功能。

2019年5月15日,一条新闻在多个“臂丛宝宝”微信群疯转:四川达州一名产妇分娩时,因主治医生不在场,导致男婴手臂瘫痪。法院二审并未当庭宣判,但在一审时认定医院全责,判决涉事医院赔偿14万余元。

晁帅看到这条新闻时,辰辰正在一旁玩耍。再过不到一个月,起诉辰辰出生医院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也将开庭。“如果当初坚持自己的想法,让妻子去另一家医院生产,孩子是不是本可避免这场灾厄?”晁帅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