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而后幸福生

家庭那温暖的港湾已经少见船舶停靠,可以利用假期回家帮爸爸妈妈揉揉肩洗洗碗。我们至少可以先“静个人之心”,心静而后幸福生。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家庭那温暖的港湾已经少见船舶停靠,可以利用假期回家帮爸爸妈妈揉揉肩洗洗碗。想得安详就过得安详

平缓不疾的生活节奏,在今日所谓现代社会中已日渐稀缺了。以前司马迁描绘的“人民乐业”形貌,是在上者“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有“自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者。到顾炎武少时,还曾见“山野之氓,有白首不见官长,安于畎亩,不至城中者”。再到1980年代,我和朋友到北京郊外的十渡(乘火车仅五毛钱),那里的人基本未曾到过北京,也不曾想过要到北京。

在一个流动不十分频繁的社会,许多人——很可能是大多数人——未必觊觎显赫的权势、巨大的财富甚至盛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是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回复

2008-07-27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

回复

2008-07-26

其实这一切不是在社会上一切压迫发展的结果吗?人都被商人的言语所迷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了,好像只要有了钱什么都有了。我们家乡好多人都出去打工挣钱,挣了钱做什么呢盖房子娶媳妇房子里都空空如也因为盖了房子就没有钱去添置物品了。好像我觉得大家除了挣钱挣钱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发展是很重要,可是我觉的比发展更重要的就是人生活的心态和心境。

回复

2008-07-25

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无法要求大家都用一个心态生活. 有人喜欢旅游去放松自己,而有人亦喜欢安静地呆家里享受.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快乐,又有何妨?

回复

2008-07-25

先要“穷则独善其身”而后忧天下。

回复

2008-07-24

人人都“想”当元帅,但并非人人都“能”当元帅,社会自有一套物竞天择的机制,窃以为“能容纳多少元帅”的担忧,大可不必。 若说物欲横流是人心浮躁的表现,那么我们不能忽视另一方面,由于言论环境相对宽松,表达渠道日益多样,知识分子们随之膨胀的过于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也是造成这个世界充满喧嚣的一个因素。可以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或者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是其中一个——至今仍未思考过何谓真正的幸福,这些人无非是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再平常不过,再“静”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在知识分子看来,他们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太“动”了。生活标准不同,生活感受自然不同,这本极其正常,可现在,我们总不能看到的就是“各安天命”,而常常看到“欲先天下之忧而忧”。 报纸上曾经提过,现代人的很多“病”,是医药公司的杰作,仔细思考一下确实精辟。若不是这样那样的“病”被夸大其辞,保健品、医药公司去哪里赚钱?很怕,哪天人家又开始告诉我们:你们的心理现在怎样怎样了,这不行啊,要如何如何……这让人可着实静不下心。 相由心生,或许现在该静的,不是自身之外的人,而应该先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