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5亿“红包”的理想与现实

东莞市政府吃了一回“螃蟹”:向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口发放1000元临时补助。这种应对通胀的临时措施在发达国家常见,但在中国内地还是首次。

责任编辑:李梁 实习生 荣婷

从1.2亿到3.5亿
“超出很正常,很正常。”张顺全淡定地说。

超出6月22日低保边缘户的统计截止日期已有1个月,广东省东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张顺全办公桌上却只有17个镇区的数据,还有半个东莞没有上报。

“7月底就能报完。预计可能不到4亿,三四个亿吧。”张顺全慢条斯理地说,与外界舆论创造的紧迫气氛截然相反。

5月底,东莞市政府吃了一回“螃蟹”:向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口发放1000元临时补助。这种应对通胀的临时措施在发达国家常见,但在中国内地还是首次。

一时间东莞成了媒体聚焦地,甚至引起了中央的关注。然而好事多磨,低保边缘户的认定成了瓶颈,领“红包”的人数剧增到16万多,这个“大红包”从最开始的1.2亿变成了3.5亿元,几乎是预定的3倍。

与媒体舆论重点关注的期限、金额不同,张顺全更愿意强调在低保边缘户的认定上“不能错,不能漏”。无论是民政局还是财政局,都表示最终金额不成问题。

“资金没有问题,只要符合标准就发。”市财政局局长詹文光说。

东莞市政府的底气来自不俗的财政收入。2007年达到539.5亿元,比上年增收133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务员工资还在用2006年的财政预算。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今年上半年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就是“物价上涨”,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7.5%,民生问题更加凸显在政府面前。

有时政观察家更愿意把“东莞红包”看成是“珠三角乃至中国民生改革中一只待解剖的麻雀”,它的争议和破题正折射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之路。

“天上掉馅饼”
财政“红包”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源于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