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人心的东西,是我非常想表达的”
陈英雄出生在越南中部的岘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前夕随家人前往法国。那时他12岁,家里不宽裕,时局动荡和文化冲击给了他不断跨越边界的动力。他先学习哲学,偶然观看到罗伯特·布列松的影片《死囚越狱》后决定转学电影。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本文首发于2019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来北京不久,陈英雄就产生了似曾相识感。接机女士的睫毛和面庞,立刻令他想到有千百年历史的泥人雕塑。与另一个人握手时,佛像和雕塑上的手又很快浮现出来。
那些都是陈英雄接触过的中国文化,到这里参加“亚洲电影展”时很快一一对应。“在将来的创作当中,我可能会特别注重手的场景。”陈英雄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可能某个桥段里特别注重手的表现方式,选角时也会要求演员有这样或那样的手,才能表达我心中想表达的东西。”
陈英雄出生在越南中部的岘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前夕随家人前往法国。那时他12岁,家里不宽裕,时局动荡和文化冲击给了他不断跨越边界的动力。他先学习哲学,偶然观看到罗伯特·布列松的影片《死囚越狱》后决定转学电影。
陈英雄认为,多元文化给予他对文化的敏感。“我是一个越南裔法国人,受一些综合性的文化氛围影响,比如欣赏意大利画作、日本文化、美国设计,所以我是复合文化熏陶出来的复合体。”
陈英雄并不多产,二十多年仅完成了六部长片。在早期的两部短片之后,《青木瓜之味》于1993年上映,与接下来的《三轮车夫》《夏天的滋味》构成“越南三部曲”——这种说法导演本人并不认可——但“越南三部曲”仍获得普遍赞誉。迄今,《青木瓜之味》是唯一一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越南语电影。
当故事离开越南,事情就复杂起来。陈英雄的另外三部影片,无论明星云集还是名作改编,都未能获得期待中的热烈反响。他早早离开越南,但故土似乎仍是他电影的魔力所在。
“越南电影制作者必须环游世界寻找资金”
20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