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是不是更容易成为“马路杀手”?
正视交通事故驾驶人因素中的性别差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驾驶的培训,比如在考驾照时,对男性的交通法规考试提出更严格要求;对女性驾驶员则加强应激反应方面的训练。
5月21日8时50分许,广州天河区林林乐路口的行人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白色奔驰车在等红灯时,突然启动,冲向斑马线上的路人,造成13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媒体的报道透露了肇事车主的性别:丁某(女,45岁),并猜测“似乎是司机将刹车误踩成油门”。
事故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还有待交警部门通报,在此之前,我们不宜妄下结论(写作本文时,得悉交警部门通报:据丁某本人供述,其在等候信号灯时,车辆挂在D档,其侧身拿后排的水杯,操作不当造成车辆失控。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不过,这起离奇的交通事故已引发了网友对“女司机”的新一轮吐槽,比如一位加红V的微博用户说,“我在大街上,谁都不怕,就怕女司机。一看是女人开车,我都乖乖躲避三尺。愿伤者平安。”这种毫不掩饰的性别歧视言论,当然让人愤怒;暗示女司机对路人更具危险性,更是不顾事实的偏见。
不过,就我看过的交通事故新闻而言,“误将油门当车刹”的女司机确实比较多见。刚才我用“女司机+油门”检索新闻,排在首页的几条新闻是:“女司机一脚油门车掉河里 淡定站在车顶等救援”;“郑州一女司机油门错当刹车 骑车大妈吓得摔翻在地”;“湖南一女司机油门当刹车踩!1死5伤!”
而用“男司机+油门”检索新闻,排在首页的资讯是:“男司机兴奋开车回母校探望,一脚油门将大门撞烂”,“为什么女司机会将油门当刹车?男司机是转脚尖踩,而女司机是抬脚”;“为什么女司机容易错把油门当刹车?看看老司机怎么说”。新闻给人印象的差异是明显的。
我个人是有这样一种印象:在那些“误将油门当车刹”造成的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多半是女性司机。但是,我得承认,这并不是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严格结论,而是一种比较主观的观感而已。
我也不认为男司机开车更加安全。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是男司机造成的,这有统计数字为证:在上海,女性机动车驾驶人占比34.8%,而去年全年,上海女司机交通肇事数量占比仅为13%,交通肇事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在济南,2016年全市女性驾驶员占比35.09%,而涉及女性驾驶的交通事故为12.92%,占比也是远低于男司机。在深圳,男女司机的比例差不多2:1,而2018年,男女驾驶员的交通违法比却高达9:1。
国外也是如此,针对全美重大交通事故,NHTSA(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调查了1996-2006年的交通事故量和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几乎在所有年龄段,男性司机的事故率都比女性高。
显然,男司机比女司机更有资格充当“马路杀手”。
说到这里,我想补充我的另一个印象:在那些因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多半是男司机。当然,这也是个人印象而已,并不是严谨的统计结论。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否认,在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因素中,男女司机的具体肇事因素存在差异。一般而言,男性与女性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难免会传导到驾驶行为上。
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严肃的研究。
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做过一份抽样测试:他们在杭州、西安、济南、齐齐哈尔等城市选取了1680名客运、货运和公交司机进行现场测试,检测男女司机在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和操纵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复杂反应方面,女性的反应速度普遍比男性慢5~10ms。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与山东交通学院的研究者也做过驾驶员应激能力的试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对应激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相比男性驾驶员,女性驾驶员应激反应能力需进行更多的训练次数,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参见陈颖、刘浩学《女性驾驶员应激反应能力研究》)
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论:“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次数较男性多,……女性驾驶员对于突发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参见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所引述文献)
但另外的研究又表明:“较之男性,女性遵守交通法规的责任感更强”;“男性明显的比女性更容易产生危险驾驶行为”。(参见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所引述文献)
国内外这些严肃的研究结论,恰好可以印证我之前的个人观感大致上是成立的:相对于男司机,女司机由于应激反应能力的原因,可能更容易误将油门当车刹;而相对于女司机,男司机可能更容易做出超速之类的危险驾驶行为。
指出这一点,当然不是为了说明男性比女性更懂得开车——事实上,也许正是这样的自负导致了男司机的危险驾驶倾向。
正视交通事故驾驶人因素中的性别差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驾驶的培训,比如在考驾照时,对男性的交通法规考试提出更严格要求;对女性驾驶员则加强应激反应方面的训练。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