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文化正在拉低我们的审美能力
现场不走心,就算摄术再高超,打卡所拍照片承载的美,也只是人为加工的视觉再现,干瘪乏味,与身临其境的全面审美体验不可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陈斌
(本文首发于2019年5月9日《南方周末》)
现场不走心,就算摄术再高超,打卡所拍照片承载的美,也只是人为加工的视觉再现,干瘪乏味,与身临其境的全面审美体验不可同日而语。
你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你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买票,办证,出发,飞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目的地,你却没怎么看眼前的风景,而是埋着头,滑动屏幕,眼里只有手机。对你而言,旅行只不过是开通异地流量,换个地方刷手机而已。
人类创造工具,本意是支配它为人所用,但很多时候,工具反向支配了人的行为。旅行有其本来的目的,放松身心、增长见识、审美体验,自从相机、手机、移动互联网这些工具普及,旅行就被异化了。
上世纪末,中国那批先富起来的人走出国门,成为最早的规模化出境游人群。简单粗暴,经济实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