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纪录片,“听外界意见”
“答应拍衡水中学,我压力很大。”郗会锁拍了拍导演向健的肩膀,“我俩为了怎么拍还吵过一架”。
发自:河北衡水
责任编辑:吴筱羽 实习生 李霁 全思凝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25日《南方周末》)
“答应拍衡水中学,我压力很大。”郗会锁拍了拍导演向健的肩膀,“我俩为了怎么拍还吵过一架”。
高三的早餐时间是6:34至6:45,学生往往跑步往返就餐。被网友诟病后,每到就餐时间,总有值勤学生站路边,拿着喇叭喊:“请同学们不要奔跑,注意脚下安全。”
纪录片《高三(16)班》的导演向健,2017年为拍摄新作《开往衡水的列车》来到河北衡水,不过,这个讲述外省人到衡水求学的故事,对象锁定在小学、初中生,未涉及这里最著名的衡水中学。
不想,衡水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主动找到他,“你来都来了,要不干脆帮我们拍衡水中学吧?”
衡水的诉求是,通过衡水中学这张名片,打响“教育名城”的名头。
然而还得说服衡水中学。这座全国闻名的高中,因“高考工厂”之名充满争议,对外界的探视也非常谨慎,衡水电视台在旁边驻点了五年,连教室门都进不去。
校长郗会锁的一口答应显得有些意外,“好啊!这是好事。”
这是2018年夏天,学生们放暑假回家了,而郗会锁刚出任校长不久。他是70后,在衡水中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担任副校长期间,他曾一次援藏,一次援疆,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阿里地区工作过三年。
几个月后,2019年3月30日,纪录电影《衡水中学》开机。
“答应拍衡水中学,我压力很大。拍成什么样,都会引发热议,而且很有可能是负面。”郗会锁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一边又拍了拍导演向健的肩膀,“我俩为了怎么拍还吵过一架”。
图变的诉求,不变的狂热,缠绕在这所以“军事化管理成就高升学率”闻名全国的高中。借纪录片拍摄之机,南方周末记者也走进它终于打开的校门。
40公里远足持续22年
衡水中学学生周晨双颊通红,额头和鼻尖渗出汗珠,呼吸有些急促,他肩上还扛着“河北衡水中学”的红旗。“我终于体会了课本里说‘脚像灌了铅似的’是什么感觉。”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叹了口长气。
2019年4月13日,摄制组拍摄高一学生40公里远足。这是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节目,参与者包括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和衡水实验学校(统称为“衡中三校”)的高一学生。
当天清晨5:40,学生们如常在天色微光中起床。誓师大会后,远足从衡水中学操场起步,写着“出征门”三个字的充气门横在校门口,家长们敲锣打鼓,为自己的孩子加油。
远足每班允许两名家长随行,一名家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凌晨两点开车,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