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跟胡适还有一段故事?

要命的是,每到关键时刻,这位写了近400万字日记的胡先生总是没“写”,我总怀疑,胡先生现在给大家看的日记,是他 “删节”后的“洁本”。

责任编辑:刘小磊

史沫特莱(左四)与鲁迅(左二)、宋庆龄(左三)、林语堂(左一)等人合影。 (资料图/图)

要命的是,每到关键时刻,这位写了近400万字日记的胡先生总是没“写”,我总怀疑,胡先生现在给大家看的日记,是他 “删节”后的“洁本”。

史沫特莱(1892-1950),著名美国左派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1929年初来到中国后,对中国革命做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宣传;胡适(1891-196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播种者,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引领者和中国学术现代规范的建立者。这样两个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人,从近年披露的两封信中可以看出,在历史长河中,却曾实实在在走到过一起。

1929年8月10日,史沫特莱在给老友玛格丽特·桑格夫人的信中声称,胡适有极强的 “生物冲动”,并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我要的话,我可以把他搞得家庭破碎”。1930年1月30日,农历春节,史沫特莱措词强硬地要求胡适,必须两天后带蔡元培去她家和印度教授嘉维见面。信末,她调侃甚至不无嘲讽地告诫胡适,如果你不听话,“有一天我会写文章证明你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为了中国,我有一天会这样做。我注意到你们这个时代的圣人成天吃喝。吃喝会影响体型,体型会影响脑袋。脑满肠肥的圣人对中国一点用处都没有。请注意! 喔!宴席不断的圣人请注意! 我一点都不觉得你是一个圣人。我在此处用这个字眼是嘲讽的意思,你的圣气一点都感动不了我。我把你留在我这里的上衣穿起来,发现那颈圈是超大号的。”(转引自江勇振《星星·月亮·太阳》,第176-178页,新星出版社,2012)。

看完这两段话,大家会对两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印象?

22岁的史沫特莱。 (资料图/图)

 

一、胡适日记中的史沫特莱

胡适与史沫特莱相识后,一直把史沫特莱当作好朋友。

胡适日记中第一次出现史沫特莱,就是他应史沫特莱的要求带蔡元培先生前去会见史沫特莱和印度教授嘉维。1930年2月1日条:“下午与蔡先生夫妇同去到Agnes Smedley(阿格尼丝·史沫特莱)家中吃茶,主客为印度嘉维教授(Dhondo Keshav Karve)和他的儿子。嘉维教授是印度女子大学的创始者,今年已71岁。其历史可敬佩。”胡适当天还对嘉维教授来华的有关报道作了剪报。可能是由于嘉维教授在中国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史沫特莱才要求胡适必须于2月1日带领蔡元培先生前来会面。胡适做到了。虽然从史沫特莱的信来看,此信有嘲讽调侃甚至命令胁迫的意谓,但从胡适对嘉维的认同来看,也应包含着胡适一定程度的自愿与积极。

胡适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