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套路”京东背后——校园白条明与暗
“学生在校园里的社会关系是非常牢固、非常稳定的……他欠了贷款咬牙也要还上,他承受不起(赖账)这个后果。”
责任编辑:钱昊平 何海宁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学生在校园里的社会关系是非常牢固、非常稳定的……他欠了贷款咬牙也要还上,他承受不起(赖账)这个后果。”
按照一位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对媒体的说法,京东有针对网络“黑产”的专门团队,其中不乏前公安民警和前检察官。
虽然京东白条“长得很像信用卡”,但因为没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与客户的关系不是“借贷”而是“赊购”,因此并非是信用卡,它也不需要金融牌照。
警方抓了三十多名嫌疑人,据一被告人的代理律师介绍,其中大约有一半在公安侦查阶段就因为足额退赔而获得京东谅解,后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最后站在法庭上的被告人,多是未退赔者。
2019年3月8日,一起看似寻常的团伙诈骗案在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数家媒体记者被法院邀请旁听。
该案共有9名被告人——看起来并不是很多,诈骗金额共计110万余元——数字也不是很大,两名主犯分别获刑10年9个月和10年6个月,从犯则均在3年以下——量刑并不算重。
不寻常的是,互联网巨头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成了受害人。接到法院通知后,京东派了3个人前往。
诈骗京东的,是一群涉世未深的“95后”,他们基本都没有犯罪前科,其中一名主犯是在校大学生,有的还是未成年人。这群“小伙伴”利用京东校园白条的一系列漏洞,先后114次假冒大学生骗取校园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商城赊购商品,并将其变卖瓜分。他们分工明确,甚至还有上下线,有的属于临时“兼职”,有的则将其当作了“事业”。
此类诈骗案并非孤例。同样是在长沙,芙蓉区人民法院2018年也审理过一起涉及京东白条的诈骗案,作案手法与本案类似,被假冒的大学生共计89人。
长沙天心区法院此次邀请媒体旁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此举震慑犯罪分子,体现该院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开庭前一天,法院负责人还与京东公司3名工作人员座谈,京东对法院等政法机关及时打击黑产犯罪、有效保护企业利益表示衷心感谢。
然而一家媒体在报道时却“跑偏”,将视线对准京东内部的管理:互联网巨头被几个小孩“套路”了。
灰色地带
主犯汪铭曾是湖南某学院化学系的学生,最初只是觉得“好玩”,之后才走上了针对京东的职业诈骗之路。2016年9月,正在读大二的他通过一个金融QQ群了解到,京东校园白条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
“实名认证那一关可以直接跳过,不需要绑定银行卡了,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宣判之后,汪铭对采访他的数名记者说。
2014年2月上线的京东白条是国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一度是“行业创新的典范”,其模式是:京东公司给白条用户一定的现金使用额度(一般在15000元以下),允许用户在京东商城购买相应额度的商品,最长可以延后30天结算,即“先消费,后付款”,如果超期未支付全部应付款项而导致信用违约,则需支付违约金。
校园白条是京东白条独有的、专门面向大学生的一款产品。其2015年初刚推出之际,正值各种面向大学生的“校园贷“兴盛之时,据媒体报道,校园白条大约占高校校园贷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蚂蚁“花呗”相当。
从事证券工作的孙天驰,曾是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他曾专门对京东白条做过研究,并且十分看好这款产品。在他看来,虽然京东白条“长得很像信用卡”,但是因为没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与客户的关系不是“借贷”而是“赊购”,因此并非是信用卡,它也不需要金融牌照。
孙天驰认为,当时由于考虑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