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的隐私?
应对个人隐私泄露,不仅依靠消费者加强自身保护,更需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收集的基本规范、相应的行政监管体制、司法救济途径。
责任编辑:张玥晗
◉ 编者按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消费者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程度空前提升,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数据保护成为热点话题,明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以“个人数据权益保护”为主题,深入探讨互联网领域的个人数据权益保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究竟是谁的财富?对个人信息无底线收集和侵害,消费者将如何应对?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14日《南方周末》)
应对个人隐私泄露,不仅依靠消费者加强自身保护,更需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收集的基本规范、相应的行政监管体制、司法救济途径。
2019年2月16日凌晨,网友“大侠阿木”在网上发布了两条视频,视频中显示“京东金融APP被曝光会获取用户的敏感图片并上传”,网友们迅速对手机里的APP再次警觉起来,甚至有些慌张,“我有时觉得手机正在录音”,这条视频在当天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2018年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其中指出,受访者中85.2%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所测试的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恶意广告、诈骗电话、钓鱼网站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失去了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究竟是谁偷走了我的隐私?是怎么偷走的?消费者的个人利益该如何保障?
APP过度索求权限?
“大侠阿木”在微博上用视频展示了他的发现。“首先我们打开京东金融APP,不要管他,放在后台……”
视频中,大侠阿木将京东金融APP置于手机后台运行时,打开手机“招商银行”的应用并截图,发现截图被存储在京东金融的缓存文件夹中,储存得很隐蔽,文件不能直接打开,只有以图片方式打开时才能看到。
金融APP关乎每个用户的财产安全,“阿木”在视频中问道:“你为什么要拿我银行APP的截图呢?”
更多网友们晒出个人信息泄露的经历,“被盗刷了五千块钱”,“很多APP会把用户隐私按在地上摩擦”,也有人指出“应该是给了看相册的权限吧,禁掉就拿不到图了”。
网络安全专家、360黑客研究院院长杨卿,也在评论区留言:“要确认是不是官方APP的行为,这个要等官方解答。但作为一个安全从业者,安卓生态上的APP分发平台及APP自身的权限管控安全问题确实亟须关注,截屏、麦克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