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 一部将种族矛盾和解于既定想象中的喜剧
这部白人视角下的黑人平权故事,以轻松、却也避重就轻的叙事模式模糊和弱化了黑人的境遇
责任编辑:杨静茹
这部白人视角下的黑人平权故事,以轻松、却也避重就轻的叙事模式模糊和弱化了黑人的境遇
当《绿皮书》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时,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愤然离席,将有关该片褒贬不一的议论推向了高峰。
《绿皮书》的故事简单轻巧,一个优雅孤傲的天才黑人音乐家,一个擅长以暴制暴的底层白人司机,在一路向南的公路之旅中,两人消除了对彼此的种族偏见,并合力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斗智斗勇”。
“每次有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开车,我就会输,”斯派克·李在颁奖典礼后接受采访时自嘲。正如30年前,他执导的《为所应为》在最佳影片的角力中败给《为黛西小姐开车》,这一次,《黑色党徒》又输了。
他愤怒的原因自然不是因为公路电影屡次俘获评委的芳心,而是这部白人视角下的黑人平权故事,以轻松、却也避重就轻的叙事模式模糊和弱化了黑人的境遇。作为黑人世界的一份子,回溯往昔,若以温情和喜剧收尾,斯派克·李恐怕无法接受。
《绿皮书》的片名巧妙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936年,邮政工人维克多·雨果·格林撰写了一本约等于“黑人保命指南”的小册子,全称为《黑人自驾游绿皮书》,该书详细列举了北美南部各州能为黑人顾客提供服务的宾馆、商店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温翠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