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小宝马的大野心 试驾全新宝马1系
第一次听到“宝马1系”的感觉,和第一次听到“加长版Mini Cooper”的感觉一样奇怪:一个以豪车制造扬名立世的品牌, 如何在“一部分人富得要死”的中国,用区区二十多万的“经济实用型汽车”来延续一贯的高贵形象?
自从2007年3月8日在日内瓦车展亮相以来,相信这个问题就困扰着很多人,直到6月3日它被开上了上赛道并险些酿成一场大祸之后,这个问题才算是找到了初步答案。
6月3日,再熟悉不过的上海国际赛车场,非常不受待见的宝马1系,开创了两厢小车上赛道的历史记录,也开创了我个人险些在赛道上失控的记录。
事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仗着有多次在赛道上开法拉利、保时捷等跑车的经验,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对宝马的信赖,当我开着经过改装的130i时,已经全然忘了宝马其实是轿车而不是跑车,加之赛道有一部分区域凸凹不平,无意加速到200码以上的我在制动时,突然出现了方向盘不听使唤的情况,并出现了六七次的左右摇摆,在踉踉跄跄地跑了200米左右之后,才在更危险的别针弯道上停了下来。
终于在休息区把车停了下来,惊魂未定的我在不停地问自己:假如刚才的方向盘一直不听使唤,今天是不是就在此地“光荣”了?好在有来自新加坡的宝马高级培训师Ringo安慰我:你开得很好了,很多人出现方向盘失控的时候人都已经傻了,根本没有反应能力。
听罢此话,我一边得意地想:看来老夫也算是久经沙场的人了;一边却又在深刻反省自己:都怪自己太信任宝马了,这个毒中得深啊!
1系的运动性不是吹的赛道试驾的经历再次证明 “坐奔驰、开宝马”的传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作为紧凑型细分市场上惟一的后轮驱动车,1系“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原则确保了50:50近乎完美的前后轴重量分配,且使转向系统本身不会受到任何驱动力或反向力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 1系的5连杆后桥是源自双横向摆臂后桥,用一根横向摆臂代替了上下两根横向摆臂。车轮上的大安装点和坚固的横向摆臂、后桥副架以及通过推杆与车身的连接都确保了精确的车轮导向和几何结构,结果实现了全面的高标准灵活性以及极佳的驱动轴隔音效果。另外, 1系的后桥也是专门针对功率和扭矩极高的发动机的特殊要求研制开发而成。
1系的前桥也采用了紧凑型细分市场中罕见的先进技术:双节弹簧减震支柱式车桥以及翻车防护杆大部分都采用了铝材,实现了高强度与低重量的组合。而且,由于横向摆臂和旋转支承都是铝制的,非簧载质量被降到了最低,具体到操控起来的感觉就是六个字:又灵活又稳妥。
NCAP五星是一辆车最起码的职业道德1系的安全标准是NCAP五星,但宝马认为这无需炫耀,因为这是任何一个汽车设计师应该做的。
1系标准装备的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包含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C自动稳定系统、CBC弯道制动系统、DTC动态牵引力控制等,列举这么多名词出来,纯粹是想告诉你宝马不会在你出现险情的时候袖手旁观,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时——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可以帮助驾驶者安全、平稳、出色地操控汽车。DSC还可以通过对个别车轮施加制动和根据需要降低发动机动力,防止汽车出现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汽车所面临的风险已经超过驾驶动态的允许范围后,DSC才会进行平稳而高效的干预,以免影响BMW 1系的动态驾驶特性。
在130i上,DSC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辅助功能,包括起步辅助功能和制动力自动补偿功能,后者可以在制动系统达到极高温度时发挥作用,防止制动效果因过热而出现衰减。制动衬块的预加载功能可以在驾驶者突然松开油门踏板,也就意味着立即要采取紧急制动时,缩短制动距离。干燥制动功能则可以改善潮湿条件下制动系统的效果,即让制动衬块以固定的时间间隔略微靠近制动盘,消除制动盘上的水膜。
柔和的停车功能则让驾驶者能够以非常柔和平稳的过程停车,受控的制动力减小可以防止汽车静止前出现突然的顿挫。结合主动转向系统,DSC系统还可以形成适当的反转向效果,防止汽车突然转向,例如在摩擦系数有变化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
Made in莱比锡还是中国?
可以负责任地说, 1系是在宝马位于莱比锡的工厂生产的。在新工厂落成两年并成功开始3系轿车的大规模生产之后,莱比锡工厂就和几乎所有宝马汽车工厂一样,开始生产第二个车型——1系。但请读者放心的是,在车身车间、涂装车间,为1系的准备工作和为总装过程进行的扩充都是在生产运行的情况下完成的, 3系和1系现在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同一条总装线上按照任意顺序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宝马可以根据市场要求灵活调配产能,如果你喜欢,不会让你等得太久。
1系五门车型于2004年面世,全球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此次在中国上市的1系运动型两厢轿车是2007年的中期改款车型,可以想见,如果新1系在中国卖得好,并非没有国产的可能,如此的“以人为本”,宝马一定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