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进城的年轻人再也回不去农村

贾平凹这一辈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的下一辈不愁吃不愁穿,但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又是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朱又可

贾平凹(谢子龙/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创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贾平凹这一辈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但也遭遇过少年时期的贫困和中年时期计划生育的苦闷;他的下一辈不愁吃不愁穿,但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又是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说每一代人越来越幸福,也不一定。人一生有过多少困难、多少幸福是平均分配的。”

在工作室见到贾平凹时,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吐露:“最近有些头大,事情特别多,会议特别多,活动特别多,根本没有安静的时间来创作。”贾平凹羡慕那些可以在安静的庄园里埋头写东西的作家。他的工作室里摆着一幅自己写的、装裱好的字——“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这幅字门神般地立在书房门旁,好像能为主人拦下外面的一切喧嚣。

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要处理时,贾平凹每天早上八点到达工作室,写到十一点;中午时间会客、吃饭、睡觉;下午两三点继续写,直到五点,基本上保证五六个小时的创作时间。他说:“如果没有干扰,写作是一件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我很爱从事这个东西,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155****0609
回复

155****0609

2020-03-30

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在此

喃喃自语
回复

喃喃自语

2019-05-07

医疗、教育、生活便利等基础设施、生存发展资源基本全部弱化或者干脆就没有。如今户籍放开了,年轻人、孩子逃离农村是必然,老人在农村没法好过,进城市也是必然。高房价使得农民进城买房当房奴成为必然。

152****8396
回复

152****8396

2019-02-27

城市里有工作没有家,农村里有家没有工作——

多忘
回复

多忘

2019-02-24

非也,非也

芒果东东
回复

芒果东东

2019-02-22

从城里回来的普通人住在农村试一试?方不方便?自不自在?没那么简单吧?

185****5626
回复

185****5626

2019-02-22

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让反哺农村成了一句口头承若,试问,如果农村如田园一样美丽,家家有车,有个小院,很快就能购物,有什么问题呢

润物细无声
回复

润物细无声

2019-02-21

一个地方的身份认同最重要

我心飞翔
回复

我心飞翔

2019-02-20

現在誰願意回去,除非另外有原因,但是年輕人是不能也不想回去

Muscle
回复

Muscle

2019-02-19

谁要求谁了

南方

2019-02-19

他自己都走不回去了,焉能要求旁人往回走?

南方
回复

南方

2019-02-19

他自己都走不回去了,焉能要求旁人往回走?

坤坤
回复

坤坤

2019-02-18

我就是农村人

马源芳
回复

马源芳

2019-02-18

农工托起城市建设,乡村少了青壮,极化的社会,阶层的鸿沟,全面小康,筑梦中国。

152****3670
回复

152****3670

2019-02-18

每一代人都有他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矛盾焦虑,越来越幸福,这不一定。说得好。没觉得自己幸福。

xyxxxy
回复

xyxxxy

2019-02-18

越偏远的村子,越是靠人情关系维系的小社会群体,正常的办事情都要找人联系个认识的哥们的朋友的同学的二表哥,而非直接去按流程办!

攀爸爸的日常
回复

攀爸爸的日常

2019-02-18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困惑和无助,难以逃离,贾平凹老师反映了这种心声,在以前是没有的,可怕的是,这个声音越来越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