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总理写信,为农民说话 李昌平:把农村的声音放大
李昌平觉得很冤枉:“我知道监利县不能久留了,重新安排也还是在荆州,今后荆州不稳定,会不会也把责任推到我的头上呢?”
责任编辑:钱昊平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创刊35周年特刊·南周人物系列)
李昌平有满肚子真话要对人讲。但“有谁能听得进我说的话呢?真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最终他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倾诉对象——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李昌平觉得很冤枉:“我知道监利县不能久留了,重新安排也还是在荆州,今后荆州不稳定,会不会也把责任推到我的头上呢?”
“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19年前的春耕时节,深感“农民负担过重,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李昌平连夜写了一封信,题为《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他在信的开头作了这样的自我介绍:“总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犹豫几日后,李昌平在2000年3月8日用平邮将信寄出,邮资八分钱,信封上写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收)”。至于朱镕基能否收到,李昌平也没把握。
谁知,“3月27日总理就派人(调查组)了。”2019年1月20日,离开体制多年的李昌平,坐在他创建的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简称“中国乡建院”)办公室里,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年“捅下的娄子”。
一番“心里话”引起举国上下对“三农”问题的聚焦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在监利县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但李昌平自己却不得不在半年后辞去公职,南下广东打工。2000年底,《南方周末》第一次组织读者投票评选年度人物,李昌平高票当选。
一年后,李昌平又北上,开始混迹京城“三农”圈子,做学问、写文章;后来在导师陆学艺的点拨下跳出学术圈,搞乡村建设实验。
“解决农村问题,昌平是干了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事。”张木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是中国农村改革重要推动者杜润生的门生。2019年1月21日,他在中国乡建院一年一度的顾问会上评价:“我最赞成昌平走过的路,下通农户,上通红墙,上下都能接受。”
“闭上嘴就不是李昌平”
中国乡建院顾问会设在北京前门大街附近一座隐蔽的四合院里,当天应邀而去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三农”问题研究者和乡村建设专家,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
向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