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昭关是潼关,人生就是一重又一重关 77岁中国农民杨太义的影帝之路
河南农民杨太义77岁了,即将第一次出门旅行。有人请他去600公里外的山西平遥看电影,电影是他主演的。
责任编辑:宋宇 邢人俨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河南农民杨太义77岁了,即将第一次出门旅行。有人请他去600公里外的山西平遥看电影,电影是他主演的。
村里正农忙,所谓“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杨太义一早就下了地。他没有手机,电话打到村里,那会儿杨太义在村头树下晒辣椒。
没多久,杨太义头戴白草帽,脚蹬黑布鞋,换上干净的老式中山装,北上太行山,乡里两位后生开越野车护送。
在平遥电影宫,杨太义遇到平遥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和艺术总监马可·穆勒。他主演的电影《过昭关》,就是意大利人马可·穆勒从全世界1200多部影片里选出来的。
“俺木演过电影,你相中哪一点呢?”杨太义向马可·穆勒发问,一嘴胡辣汤味儿的周口方言。马可·穆勒中文流利,却一脸茫然。要靠《过昭关》导演霍猛翻译,他才能回答:“看中的就是你比较真实,比专业的演得都好。”
“噫。”杨太义乐了,“咱是农民,平时咋走路,(电影里)还是咋走呢。”
颁奖之夜,霍猛夺得“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杨太义坐在台下直拍巴掌。颁最佳男演员奖,评委文晏念出杨太义的名字,现场1500人掌声雷动。叫了三遍,杨太义还没回过神,霍猛拍拍他肩膀:“走吧,叫你去领奖呢。”
就在重阳节那天,杨太义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影帝。“俺是个农民,今年七十八了,俺木演过电影。”他的获奖感言仍是一口河南话。
《过昭关》里基本是杨太义这样的非职业演员,许多人和霍猛沾亲带故,剧组人员也纷纷上镜,一同节约了片酬。但预算40万出头,剧组仍然拮据,还要想尽办法省钱。
剧组买电脑,霍猛找中传学弟借学生证,可以打折;某场外景戏原本是阴天,忽然出了太阳,霍猛立马改剧本,按晴天拍;拍戏中途一位演员理了个发,戏接不上了,要么等他长头发,要么重拍……
很多角色的名字也源自生活,片中爷孙俩的名字就来自霍猛的好友和外甥。某重要角色的名字最初取自父亲的朋友,电影里这角色去世了,老人家听闻勒令儿子把名字改成谐音。
男主角是位河南老农。霍猛面试过好几位,有的活泼却不识字,有的压根就排斥演戏,这才找到邻村的杨太义。杨太义乐意演电影,但初次见面未置可否。他私下给自己卜了一卦:“一算,说我中状元。”
三天后,霍猛再找杨太义,敲定了男主角。第二天傍晚,他在村里继续准备开拍,忽然发现脚边趴着一条蛇。他找来拖把,想把蛇扒拉走,转身去门口开灯。回过头,蛇不见了。“再有三天电影就要开拍了。”他在日记里写道,“遇到一条蛇,不知道是好兆头还是坏兆头。”
“咱也看过《春秋》嘛”
《过昭关》可以归类为乡村公路片。放暑假了,小学生李翊宁被父亲送到河南乡下爷爷家。班上同学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