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筹款的“热”与“苦” ——揭秘公益“马拉松”运作逻辑

与传统筹款方式相比,运动筹款似乎更具有双向互助的特质,使公益项目更多元、更阳光、更健康、更有趣,也更快乐。

责任编辑:张玥晗

“善行者”项目落地北京,参与者之众。(中国扶贫基金会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公益运动筹款真正爆发是在2014年,多家公益机构的多个项目同时启动,如为爱行走、善行者、穿越贺兰山等。

与传统筹款方式相比,运动筹款似乎更具有双向互助的特质,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苦情的、易冲动的、非理性的公益,使公益项目更多元、更阳光、更健康、更有趣,也更快乐。

创立八年的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多年致力于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社会关注度有限,却在2019年1月15日这一天,突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这一天,连年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的无锡马拉松公布参赛名额。2019年,无锡马拉松共有118444人报名,近两万人获得全程马拉松的参赛名额,未中签的选手还可以申请慈善名额,用于支持公益组织“大爱清尘”的“肺凡呼吸计划”项目。

慈善名额报名费1600元,为普通报名费的10倍,300个公益名额,很快销售一空,让“大爱清尘”在这个热门赛事中获得了难得的社会关注度。

参与体育活动筹款,是运动筹集善款的一种形式,而另一种形式是公益机构以筹款为目的,面向大众组织大型徒步活动,这类运动筹款不依附赛事,面向公众筹款,参加运动、募集善款,同时宣传公益理念。

运动筹款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运动筹款项目是1986年开始的香港“乐施毅行者”,每年都有超过500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参加100公里徒步,2017年度筹款额高达3985.9万港币,背后更是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近年来,运动筹款在国内公益组织日益流行。众多基金会从摸索尝试开始,形成了包括“善行者”“为爱同行”“一个鸡蛋的暴走”“为爱走一路”“为爱行走”等多个具有良好口碑的运动筹款项目,参与人数和筹款金额稳步增长,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不如用春游做筹款

2011年,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的团队在一次春游时突发奇想,运动筹款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由此诞生,用以支持联劝当时仅有的一个项目,即让乡村的孩子每天都能吃上一颗鸡蛋。

“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春游,之所以叫公益可能是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因为是免费的,”联劝高级筹资经理祁霖谈起当时项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把活动培养成‘筹款’活动。”

所谓筹款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