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难透明,中间商难查 ——扑尔敏垄断案后,高价原料药仍暗涌

整个原料药市场行情都被封进了不透明的箱子,以向代理商、销售人员询价的方式,在小众的业内圈子里口口相传。

责任编辑:何海宁

扑尔敏垄断案背后,业内人士认为仍有“中间商”逍遥法外。(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与食材、药品的价格公开可查不同,整个原料药市场行情都被封进了不透明的箱子,以向代理商、销售人员询价的方式,在小众的业内圈子里口口相传。

在郭云沛看来,目前已处理的案件处罚的是原料药生产企业,容易查证。但还有更多的原料药垄断,其实是由中间流通环节的人为炒作造成的,仍有不少“中间商”逍遥法外。

“在其他一些国家,垄断商可能被判刑,但在我国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条款中并没有引入刑事责任。希望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条款,从重处罚,并将惩处落实到人。”

2018年,原料药涉嫌垄断、价格暴涨成了医药圈里公开的秘密。数月内价格暴涨58倍的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从7-9元/kg涨价到28-33元/kg的冰醋酸,均在近期收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总局)开出的罚单。

国家整治原料药市场垄断乱象的脚步正在加速。截至2019年1月8日,共有5家企业因联合涨价、实施垄断,被处以155万至847万元不等的罚款。但多位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与违法企业攫取的暴利相比,“现在的罚款只是九牛一毛”。

有上游原料药生产企业“奇货可居”坐地起价;有“包销”经营公司成了中间商,垄断市场抬高价格;再加上环保要求趋严,部分企业减产停产,下游的制剂企业深受其害又有苦难言。“最终上涨的成本分摊到每一片药里,浪费了医保资金,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说。

“目前原料药市场价格依然虚高,垄断市场哄抬价格的乱象严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解决这一问题,需尽快完善关联审批的相关法律政策;强化监督和举报机制,抓住一起垄断行为就重罚到倾家荡产。”

不透明的价格“暗箱”

对业内人士来说,原料药涨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但市场缺乏充分竞争,垄断持续冒头。南方周末记者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除扑尔敏、冰醋酸外,还有阿司匹林原料药苯酚被曝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因原料药价格上涨由3.8元/支涨到每支19.8元,另有冰片、甲硝唑、尿酸、肌苷、异烟肼、别嘌醇片等近十种原料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