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经济调整

经济调整其实不是坏事,会去除经济扩张时期产生的错误投资,使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得匹配。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刘伊霞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3日)

经济调整其实不是坏事,会去除经济扩张时期产生的错误投资,使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得匹配。

经济调整往往伴随着产品销量的下降,利润下滑,以及个人收入的下降,这对企业和居民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须知道经济调整不等于经济恶化。

经济调整是市场的常态,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假如没有政府干预,那么经济调整的幅度一般不会太大。相反,假如有政府干预,比如政府垄断货币,那么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制造的繁荣假象破灭的时候,就出现经济衰退,也就是经济调整。通货膨胀也扭曲了价格结构,生产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所有这些扭曲将以供需失衡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如一个有关19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故事所说的那样,一方面工人失业,没有收入,烧不起煤,另一方面煤太多,卖不出去,导致工人失业。

假如没有人为的干预,上述这些扭曲会被市场逐渐地纠正。当价格调整到位之后,企业家又会重新开始投资,这些新的投资将会促进经济复苏。所以经济调整其实不是坏事,它会去除经济扩张时期产生的错误的投资,使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得匹配。

但是,假如政府遵循凯恩斯主义的教导,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去稳增长,那么经济的正常调整将会受阻,这时,扭曲的经济结构不仅不会得到改善,甚至还会被恶化,从而使调整期变得更加漫长。

政府推动的投资和企业家自发的投资具有不同的性质。

首先,政府投资没有盈亏约束,不响应利润机会,这意味着它不具有发现新需求的激励和能力,也即不具有创新性,从而不具有纠正经济结构的能力。其次,政府的投资要消耗信贷资金,在信贷资金稀缺的情况下,这导致企业家获得信贷资金的成本提高,减少企业家的投资意愿,从而使真正的复苏难以发生。还有,政府投资要消耗财政税收,这会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

即便是企业家的投资,我们还是要区分廉价信贷驱动的投资和发现消费者需求所驱动的投资。经济调整会使前面这种投资的“无效性”浮出水面,这时,大量依赖于这种投资的企业家会失败,经济因此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恶化,因为这些投资本身就是无效的,只是之前没有暴露出来。在经济调整之后,那些更具有创新能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会被市场认识,他们将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经济也将随之复苏。

要让经济调整发挥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政府就应该放松管制。如政府阻碍产业转移,阻碍资本的流动,那么实际上就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家会到要素成本低的地区去投资,这对改善本国的产业结构恰恰是有利的。通过进口,居民购买这些商品的价格比在本国生产时更低,这就相对地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购买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仅仅着眼于用“去产能”的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产能可能被压缩了,但导致过度产能的低效企业可能还在,甚至被保护了起来,这意味着经济结构扭曲的“隐患”还在,这些低效企业随时会再次制造过度产能。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如落到实处,那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有积极意义的。

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经历过经济调整,它已经成为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国家长时间陷入在经济调整中,比如阿根廷,而有的国家在较短时间内摆脱经济调整的阴影,实现经济复苏。比较两者,不难发现,能够较快地复苏的国家是有着良好的市场制度,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的国家。

经济调整实际上包含着经济改善的机会。也往往只有调整之后,经济才能有真正的改善。

网络编辑:小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